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地方小氮肥廠。1985 年,公司領導層毅然決定,炸毀前景不看好的氮肥廠,轉產上錦綸項目。之后,美達的發展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到1992 年,公司實現股份制改造,1997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現在,美達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聚合、紡絲、印染一體化的化纖聯合企業。2002 年底,國有資本退出,民營企業廣東天健集團有限公司入主控股美達,使美達的資本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通過對錦綸行業和美達自身的全方位分析,新一屆董事會提出了“立足主業,技改擴配,建設中國最大最強的錦綸基地”的發展戰略。
以人為本 加強研發
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為了適應企業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美達一方面做好現有人才的挖掘、培養、使用。僅2007 年就提拔任用班組長以上干部近100 人。另一方面,廣納賢良,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僅2006 年上半年就招聘工程技術人才30 名,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40多名。公司現有博士2 名、碩士10名,大專以上工程技術人員600 多人,占全體員工的30%。
公司還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投入1000 多萬元組建研發中心,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公司三葉型FDY 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錦帆”牌錦綸切片、長絲均獲“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可“替代進口”。
美達公司是全國首家引進錦綸6 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廠家,美達錦綸將每年銷售收入的5% 作為科技的研發費用,通過工程中心承擔過的國家項目和省級重點項目共10多項,完成的新產品新技術項目共7 項,行業核心技術專利4 項,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品質進一步提高,幾大類產品的技術水平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還自主開發了全消光復絲,超韌抗沖擊、增強耐高溫、抗老化高流動性尼龍復合新材料等。
目前,美達切片產品可廣泛應用在民用高速紡絲、工業用紡絲、薄膜、改性基料、工程塑料等方面;長絲可應用于針織、機織、花飾紗、織布、織帶、花邊、高速經編、緯編等領域。系列產品超過4000 個,在全國同行業占有絕對的優勢。錦綸長絲約有三分之一出口,其中錦綸彈力絲的出口已占我國香港織帶市場80% 的份額。
深化管理 降低成本
管理也是生產力。2003 年,公司聘請了人民大學專家教授,對公司營運架構、人力資源情況進行分析診斷。按照專業化和扁平化的管理原則,整合設置五個中心, 即研發中心、生產中心、銷售中心、財務中心、企管中心, 下設11 個管理部門、10 個生產車間。確立了“大生產、大營銷”的管理思想,實現了對生產車間及子公司的生產、銷售的統一集中管理。
對在改革組織營運架構、整合人力資源過程中精簡出來的人員,推行培訓再就業計劃,對富余人員推出多種可選擇計劃和出口,進行人力資源的再分配。通過項目發展舒緩改革中出現的矛盾。
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單位成本費用,近幾年,美達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設備能力,組織滿負荷生產,切片、長絲單月產量均超過設計能力的10%。日常生產管理中將電耗、冷凍水、壓縮空氣、維修費用等關鍵指標分解落實到部門、車間、工序、班組、機臺和個人,并與實際績效掛鉤考核計酬。單位產品成本降低5%~20%。營銷中心重點圍繞擴大市場占有率和降低銷售費用開展工作,實現了產銷平衡。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面對困難 挖潛練功
美達目前面臨的困難,一是原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價格一路上漲。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己內酰胺近兩年來價格漲幅高達132%,而同期下游錦綸切片及長絲產品平均價格僅上漲60%左右,下游錦綸行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的擠壓。
二是錦綸產品上下游產品關稅倒掛。2003~2004 年開始,己內酰胺、錦綸切片和錦綸纖維的進口關稅開始出現倒掛,2008 年分別為9%、6.5% 和5%。上下游產品關稅倒掛,嚴重制約了錦綸民族工業的健康發展,已到了關乎錦綸行業生存危機的地步。
面對挑戰,公司提出“兩加快、兩穩定、兩提升”,即: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加快開發盈利品種;穩定開拓銷售市場,穩定產品質量檔次;提升隊伍管理素質,提升美達市場價值。改進和加強生產與營銷的溝通協作,面向市場,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發揮自身產業鏈優勢,形成完善的產品鏈。同時深入開展開源節流,降低單位成本,提高競爭能力。
美達一直堅信,雖然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吃緊,但大的趨勢還是好的。美達人團結一心,再接再厲,一定能按公司發展規劃把美達建設成中國最大最強的錦綸基地,為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