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5日,正值第六屆中國國際再生聚酯會議舉行之際,國際第三方檢驗認證的領導者-Intertek集團在浙江蕭山舉辦“Intertek再生聚酯認證研討會暨首批認證企業頒證儀式”。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慈溪江南化纖有限公司,龍福環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貝騰紡織品有限公司等7家行業代表性企業成為國內首批榮獲“Intertek再生聚酯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的企業,60余名來自相關行業及再生聚酯纖維生產企業的領導、專家,以及包括Adidas、Decathlon、Gabriel和Town&County Living等在內的國際知名品牌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21世紀的全球發展戰略,關注環境、關注健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主題。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紛紛采取立法和經濟手段積極倡導和鼓勵再生資源的重復利用、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積極變化,資源的重復利用已經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再生聚酯纖維的開發和應用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如今,世界上利用廢棄聚酯瓶作為原料開發生產再生聚酯纖維及紡織服裝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由再生聚酯開發的長絲、短纖、服用針織面料、高檔家紡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正在受到國際買家和品牌的推崇,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目前,世界上利用廢棄聚酯瓶作為原料開發和生產再生聚酯纖維及紡織服裝產品已無技術障礙,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由再生聚酯開發的長絲、短纖、服用針織面料、高檔家紡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正在受到國際買家和品牌的推崇,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一些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已經準備借助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力推再生聚酯纖維產品,大打綠色和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牌。而一些國家也通過立法和優惠的稅收政策來鼓勵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概念的迅速拓展以及人們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步提高,以不可再生資源之一石油為重要基礎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復利用已經成為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中國市場,限于技術、觀念和生活習慣、經濟和有效的回收渠道、宏觀政策等方面的制約,數十年來,此項工作進展緩慢。
中國目前的再生聚酯纖維產能已經突破700萬噸,但實際產能利用率不高,還難以滿足國內外市場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發展的需要。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國內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生產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行業集中度偏低,在技術、人才、設備、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缺乏系統和持續的投入,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生產不連續,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而且產品仍以低檔的棉型、填充料和無紡布為主,對國際市場所需的具有吸濕排汗功能的長絲產品、高檔針織面料和高檔家紡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不足,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發展態勢。此外,由于國內消費者對“廢料-再生資源-消費品”的新型消費理念尚存疑慮,使國內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的市場定位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由于法規和標準的相對缺失,人們對由回收廢料制成的產品的安全性缺乏信心。在原料方面,因國家對進口聚酯廢瓶(優質且分類完善)按廢棄物進口實行嚴格的管制,而國內的聚酯廢瓶回收尚未實施規模化運作,各種材質的混雜不可避免,使高端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的開發面臨“吃不飽”和“吃不好”的窘境。顯然,利用目前國際市場對中高端服用再生聚酯纖維需求旺盛的發展態勢,盡快扶持一批設備基礎好、技術和產品開發能力強、管理到位的優勢企業加快中高端服用再生聚酯纖維的開發步伐,通過國際市場的拉動來推進中國再生聚酯纖維產業的發展,是打破目前僵局的最有效途徑。
由于再生聚酯纖維無法通過簡單的檢測來加以確認,而國際市場對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的接受又有“驗明正身”的先決要求,因而,采用國際第三方認證就成了中國再生聚酯纖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中國再生聚酯行業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早就希望通過引進國際著名的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打造符合中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特點的生產體系認證及標準,打破目前國內再生聚酯纖維產品難以被國際品牌所接受的窘境,推動中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的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和技術服務機構之一,天祥集團(Intertek)在產品和體系認證方面已經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在再生聚酯纖維產品的認證方面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和標準,并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接受買家或生產商的委托,對再生聚酯纖維及其產品開展認證工作,以滿足客戶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天祥集團自1989年成為首個經國家批準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和技術服務機構以來,為幫助中國企業跨越各種貿易技術壁壘、助推中國的產品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低碳、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熱點和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非常愿意為中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在規范市場、促進行業整體健康發展、打通從纖維到最終產品的產業鏈、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