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立案,宣布針對中國進口玻璃纖維進行反傾銷調查。8月27日,歐盟已對于該項提案給予了初步表決,盡管還有待最終裁定,但本次曠日持久的歐盟與中國玻璃纖維反傾銷關稅貿易事件幾乎已塵埃落定。一旦歐盟對中國玻纖出口企業實施50.6%的高額關稅,中國玻纖企業將如何應對?復材在線特邀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呂琴女士,為企業提供了一些建議:
記者:一旦歐盟對我國實施高額反傾銷關稅,對中國玻纖出口企業影響大不大?
呂琴:應該說,還是很大的。中國玻纖總產量中,三大玻纖企業(巨石集團 重慶國際 泰山玻纖)每年出口到歐盟的數量在20萬噸左右。而出口市場中,最大的兩塊就是北美市場和歐盟市場。所以,對中國玻纖出口企業影響還是很大的。
記者:歐盟的這次裁定,有沒有可能對北美、南美或其它玻纖進口地區引起連鎖反應?
呂琴:確實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因為我了解到其它地區也一直在醞釀這個事情。或許這次的事件確實會成為一個“導火索”。
記者:關稅上漲會對國內復合材料下游行業產生什么影響?對歐洲的復合材料產業會有什么影響?
呂琴:簡單的講,如果關稅上漲,勢必會導致很多玻纖產品出口歐盟受阻,對于國內買家來說,市場纖維供應就會更加充足,并且有價格優勢,這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件好事。
對于國內的復合材料企業,不希望原材料有較大的波動,因為原材料的價格降低了,產品的價格也就會降低,這樣的話,不利于制造商維持穩定的市場。
對于歐洲復合材料行業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他們制品的最終價格會受到影響。復合材料并不是唯一的一種材料,在市場上,它也會和各類傳統材料進行競爭。如果由于關稅的提高,導致歐盟地區的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話,缺乏價格優勢的復材制品必然會遭受沖擊。這也是為什么,目前一部分歐盟復合材料企業反對對中國玻纖實行反傾銷政策的原因。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原材料的穩定是最重要的。
記者:部分業內專業人士認為,即使歐盟國家對我國玻纖征收高關稅,價格也要比歐洲同類產品低一些,因此可能對中國的玻纖企業出口業務影響不會很大,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呂琴:目前,針對這個情況我還沒有獲得更多的信息。但是,今年4月份在法國參加JEC展會期間,我遇到了幾位玻纖企業的領導,他們表示:并不是非常擔心這個反傾銷裁定的最終結果。因為高出的關稅部分,會由歐洲的復合材料制品生產企業轉嫁到最終用戶身上,因此價格上漲方面,他們考慮的不是很多。目前我們的價格和歐洲本土生產商制造的玻纖價格到底相差多少,我還不是很清楚。今天,中國很多玻纖的品質確實提高了很多,因此國內的玻纖制造企業還是存在著競爭優勢。如果關稅上漲以后,我們的玻纖價格超過了歐洲的同類產品,那么對我們的影響會很大。
記者:反傾銷訴訟是去年(2009年)12月份開始的,就您所了解到的,有可能出口業務受阻的玻纖企業是不是早已準備了應急預案?
呂琴:應急預案肯定各個企業都有,但是,在最終裁決公布前,大家都不會提前把它公布出來。對于成熟的企業來講,有風險存在,就一定會提前準備預案。目前都在等待一個最終的結果。
記者:您能不能為中國的玻纖制造商提一些積極的建議?
呂琴:我覺得,作為中國本土的企業,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國內市場。我們該想想,應不應該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覺得現在還好,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國的玻纖企業是以保出口為主的,更多的國內需求并沒有被關注。可能今后這種觀念需要改一改了。我覺得,中國本土的玻纖制造商,確實應該更多的關注國內市場,因為這才是他們發展的根基和保障。國外市場對我們來說,存在很多不穩定性。
結語:對華反傾銷調查日益頻繁。國外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調查呈不斷增長之勢,使我國受到反傾銷調查案件越來越多。我國企業不積極應訴助長了國外反傾銷指控。如果企業能積極應訴,據理力爭,很多對華反傾銷案件完全可以改變被裁定傾銷的敗局。但面對國外反傾銷調查,我國企業很少依法應訴以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行業受到反傾銷的原因,其次是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呂琴女士簡介:呂琴,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