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是一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企業,為何在雙重危機的打擊下迅速扭虧為盈?為何能夠從小到大,至今寶刀不老,始終煥發著青春的光彩與活力?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有機的聯系與秘密?
巴斯夫具有創新和大膽探索的傳統,從不守舊或墨守成規。它的創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爾霍恩原本是煤氣企業的老板。為了滿足19世紀后半葉飛速發展的紡織業對染料的需求,他把煤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焦油加工成染料,并于1865年4月6日成立了以生產染料為主的“巴凳苯胺純堿公司”,即德國巴斯夫集團的前身。
20世紀以后,巴斯夫開始大量生產合成化肥,以滿足當時農業對化肥的迫切需求。1925-1945年間,巴斯夫通過高壓技術的開發,生產出合成汽油、橡膠和乙酰產品。戰后到1965年,這時的巴斯夫又開始了合成材料的新時代,即“塑料時代”。1965年以后,巴斯夫從路德維希港走向世界。直到2010年兼并或收購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遭遇金融風暴的2009年,巴斯夫不甘落伍的精神和管理才能得到非凡的體現。它先將中國南京的合成氣催化劑生產基地出售給德國南方化學公司,然后又以3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瑞士的特殊化學品公司汽巴。它在全球關閉了80家工廠,對約100個裝置進行減產,推遲重慶MDI項目,同時卻投資9億美元加速推進南京揚-巴二期工程。正是這種收縮和擴張的調整,讓巴斯夫在今年上半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半年的利潤超過去年全年的總合。
其實巴斯夫的這種調整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10年它剝離了130億美元不太賺錢的資產,同時又收購了100億美元的優秀資產。所謂優秀資產是指對巴斯夫產品或產業的調整與補充。這讓其優勢更加明顯,讓不同業務板塊的價值得到最大體現。
巴斯夫在全球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與它對新產品的開發和利用是分不開的。預計今年將有6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來自創新產品。2015年這一數字將提高到80億歐元。2005年到2009年,巴斯夫用于研發的投入增加了30%。2009年的研發經費達到13.98億歐元。全球專職研發人員有9300多人,研發項目和課題有3300個。研究的領域包括能源管理、植物生物科技、白色生物科技、納米技術和原材料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