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黃瓜刷綠漆是為了裝嫩。可要是給山上的巖石也刷上一層綠色,您說這是為什么呢?最近有觀眾反映,渭南華縣一些山崖的石頭就被涂上了綠顏色。
在華縣的南山大道上,這條路的盡頭就是一片青山,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植被是非常漂亮,但是仔細一看,山上有一塊巖石的顏色卻有一點不一樣。
走了一段很長的山路,記者才找到一塊顏色不一樣的山崖,走近才發現這塊山崖上的顏色好像是跟別的石頭不太一樣,從脫落的石頭上,記者隨便撿起一塊,發現這個山崖的表面好像被涂上什么顏色一樣。
在這個山腳下記者還找到一塊塑料,上面沾滿油漆,用手一摳都全部能脫落下來。
在310國道華縣段,記者發現了好幾處這種被涂抹成綠色的山崖。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采石場遺留下的,而上面的綠顏色是后來被人為噴上去的。
當地村民:以前把山毀了。
記者:那現在刷那干啥?
當地村民:把(不好看的)形象能抹一點。
采石場工人:也就是美化環境那種形式,看上去不至于一片光禿禿的。
就是這種當地認為是美化環境措施的照片,被網友發在網絡上后,引起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這種手段不科學,有遮掩亂采亂挖的嫌疑;還有的認為這即便是一個補救措施,也沒有起到對當地環境美化的作用。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華縣國土資源局礦產辦。他們表示,在全省治理秦嶺北麓環境治理工作中,華縣陸續關停了幾十家采石場,并對裸露的山體逐步恢復植被,給而裸露山崖噴上綠顏色只是一個臨時過渡措施。
華縣國土資源局礦產辦李主任:這是國內最先進的經驗就這樣弄了,從網上找的,從外地學的經驗。
這種措施是否先進,是否科學?記者從西北大學自然保護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國內外對裸露山崖的處理一般有多種可行的方式。比如在巖石上鑿出V形槽再種植爬藤植物,或在巖石上噴灑含有草籽的泥漿,或者在巖石上覆膜后再種植植物等多種方案。要說噴綠山巖這種方案先進,恐怕難以服眾。
西北大學自然保護研究所所長劉康教授:這個措施嚴格來說是不可取的,因為它不是真正生態恢復,它只是用油漆涂刷在巖石表面,使它變成綠色,它并不是有生命的和周圍生態環境和諧的措施。它沒有起到生態恢復這樣一個作用,反而對環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這個只是一個面子上的東西,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看來,相關部門在對秦嶺北麓植被和生態環境進行恢復、保護的同時,一定要采用科學、嚴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