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人士介紹,過去3年,隨著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價格節節升高,棉花種植面積則步步敗退,2年時間全國種植面積已減少1400萬畝左右。因此,開發能替代棉花的紡織原料,補上棉花不足這個缺口,就顯得尤為重要。發展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是紡織業的大勢所趨。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新材料被開發出來,記者為此搜集了一部分新材料,與第一紡織網聯合調查,紡織服裝界人士對這些新材料進行了星級評價,其中竹纖維榮獲“創意之星”和“前景之星”,新型麻植物麻纖維獲得“環保之星”和“低成本之星”。
玉米、海藻纖維
環保指數:★★
創意指數:★
低成本指數:★★★★
前景指數:★★★
綜合評價:可降解、抗紫外線
六七年前,國外的非棉花運動已經開始,大家逐漸減少穿棉花制品,而向植物方向走,玉米纖維(聚乳酸纖維,PLA纖維)成為棉花很好的替代品。現在國內不少企業也開發出了源自于玉米的新型生物基纖維和面料。玉米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等淀粉為原料,經發酵轉化成乳酸再經聚合、紡絲而制成的合成纖維,屬于完成自然循環型。此纖維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玉米纖維輕柔滑順,強度大,吸濕透氣,加工的產品有絲綢般的光澤及舒適的肌膚觸感和手感,懸垂性佳,良好的耐熱性及抗紫外線功能,服用性能好。由于該纖維完全不使用石油等化工原料,其廢棄物在土壤和海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污染地球環境。由于該纖維的初始原料為淀粉,其再生之循環周期短,大約為一至兩年,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可由植物光合作用減少在大氣中的含量。
另一種紡織纖維——海藻纖維,具有許多傳統纖維沒有的新特性,它的阻燃性超出國際標準10個百分點,在空氣中不會起明火。與傳統的陸地纖維、合成纖維相比,可節約土地、凈化環境,生產過程完全低碳綠色。海藻纖維還有一定的防輻射、抗菌、保濕效果,在生物醫學、高檔服裝、環保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竹纖維
環保指數:★
創意指數:★★★★★
低成本指數:★★
前景指數:★★★★★
綜合評價:質優而價高
竹纖維是利用中國廣泛生長的天然竹子為原料,制成再生纖維素纖維,與天然竹原纖維不同,屬于化學纖維。據了解,在國內市場上,一件竹纖維材料的普通文化衫售價在33美元左右,日本一件竹纖維西服的市場售價高達500美元至1000美元。開發再生竹纖維,提倡“以竹代棉”,不僅可以緩解天然纖維緊張局面,也為我國豐富的竹資源合理利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竹纖維織物的天然抗菌、抑菌、抗紫外線作用在經多次反復洗滌、日曬后,仍能保證其原有的特點,這是因為竹纖維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采用高科技生產技術,使得形成這些特征的成分不被破壞,所以其抗菌作用明顯優于其他產品。更不同于其它在后處理中加入抗菌劑、抗紫外線劑等整理劑的織物,所以它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任何過敏性不良反應,反而對人體皮膚具有保健作用和殺菌效果,是真正的親膚保健產品,應用領域寬廣。
但是竹纖維的原料因為不似棉的原料提取的技術成熟,而且它的產地有限制,所以原材料就比棉高很多,因此一般制成衣服的話,價格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