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家將煙塵排放標準從原來的200mg/m3修訂為50mg/m3,并加強了監管力度。袋式除塵因透氣性好、捕集效率高、壓力損失小、使用壽命長等性能優勢被廣泛采用。有統計顯示,2005年以來濾料產量都以約20%的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15年前這種增長態勢不會改變。
目前,針刺氈占袋式除塵濾料份額已達80%以上。針刺非織造濾材作為新興的過濾材料,以其獨特的三維立體網狀結構、空隙分布均勻、曲經系統合理,過濾性能好、產量高、成本低等特點,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機織和針織過濾材料,成為袋式除塵器濾料的主流。過濾過程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濾料積灰量增加,對氣流的阻力也會相應增加。當形成的塵埃層也稱濾餅加厚時反而會增強其過濾效果。當阻力增加到某一規定的值時,濾餅太厚時濾效下降。此時需要清灰,直至報廢,需要更換濾袋。
無錫嘉元非織造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馮學本:將開發高性能濾布作為技術支撐
依據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將制造業領域的基礎原材料優先”的主題,我們應該把開發高性能功能化濾布作為技術支撐。
濾布研發的關鍵技術包括針刺水刺復合新工藝、表面拒水防油整理及微孔化處理技術、催化功能整理技術等。針刺水刺復合是一種嶄新的生產工藝,可以使雙組分桔瓣纖維開纖率達到80%,并獲得0.1dtex超細纖維,使濾布纖維結構更致密、更雜亂、具有更多的細微空隙,使煙塵過濾效果達到PM2.5以下。水刺法盡管工藝簡單,但技術難度較大。
濾料在某些情況下會發生水汽冷凝現象,還可能存在油性物質,不管是水還是油性物質都會引起濾袋的糊袋和板結問題,導致清灰困難、加大除塵系統的壓差。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濾料進行表面拒水防油處理,使纖維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油滴和水滴不能發生表面潤濕現象。該技術是在織物表面施加一層整理劑,改變纖維的表面性能,使織物獲得拒油的性能后自然也就有了拒水的性能,仍然能保持其透氣性。
涂層復合作為一項新技術應用于過濾材料領域已引起業界高度重視,我國早就把開發新型微孔膜濾布列入到創新計劃中,也成功研究出一些工藝方法,例如壓發、凝固涂層和間接涂層。表面微孔化處理技術的開發成功,解決了深層過濾中長期難以解決的粉層粘附、阻塞和微細粉層鉆隙問題,實現了由深層過濾到表面過濾的轉變。
隨著人們對大氣環境和室內空氣質量的日益重視,一系列法規的頒布實施,使得空氣過濾材料在空氣環境治理中擔當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所謂功能性空氣過濾材料是指能滿足特定行業和領域對空氣過濾材料特殊功能需求的濾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