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整合或是整個行業大勢所趨
在三大石油公司中,和中海油產業結構相近的中石油更早一步地開始全產業鏈整合,進軍中下游。
據中石油介紹“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煉化業務投資比“十五”增長一倍多,建設了一批重大煉化項目,增強了中國石油組織世界級規模煉油化工項目的能力。如大連石化千萬噸煉油、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四川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等。為了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中國石油建設了獨山子、四川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煉化項目布局向目標市場靠近。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石油煉油能力和乙烯生產能力分別占全國產能的34%和29%。
中石油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三季報中也顯示,受益于全產業鏈布局,該公司第三季度凈利為346 .99億元,同比上漲12.6%。從各板塊具體情況來看,下游銷售業務持續發力,增長率位居各業務之首。
統計數據顯示,中石化遍布全國的加油站達2 .8萬個,中石油則有1 .9萬個加油站,中海油208個加油站。一直以來在終端銷售上布局上,呈現中石化、中石油劃江而治的局面。
從2004年中石油就開始推行南方戰略,加強南方的終端銷售力量,但在煉廠方面此前沒有太大突破。2008年6月,中石油、卡塔爾石油國際公司和殼牌三方確定的中國煉化項目落地,這僅是中石油眾多南方項目中的一個。
種種跡象表明,中石油在其勢力薄弱的南方取得突破的同時,海外中下游業務也在不斷壯大。
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總工程師胡杰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石油在海外不僅關注上游資源的收購,還正在下游尋找目標。中國石油的下游收購目標地主要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
近年來以2009年惠煉項目的投產為契機,中海油也結束了“有采無煉”的歷史,加入到了三大石油公司布局中下游的陣營中。對中下游產業鏈的結構整合正在石油行業上演。
分析人士認為,中海油如果長期只能將煉出的油賣給兩大巨頭,然后再從兩大巨頭手上買回來零售,顯然是不經濟的。所以,發展終端銷售環節勢在必行。
“從長遠來看,成品油的營銷和銷售將成為能源公司利潤的重要增長點。”息旺能源資訊總監儲旺節表示。他同時分析,三大石油巨頭發展上下游產業鏈將有利于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成品油零售領域的競爭,將給消費者帶來直接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