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纖維素原料的乙醇生物轉化存在預處理復雜、五碳糖乙醇轉化率低、纖維素酶穩定性差、酶生產成本高等技術瓶頸,從而影響木質纖維素原料燃料乙醇生產工業化推廣應用。因此,通過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開發高效預處理和水解、發酵工藝與技術,解決燃料乙醇生產環節的技術難點,降低燃料乙醇生產成本,已成為木質纖維素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技術研究熱點。
“十一五”期間,863課題“木質纖維素原料生物高效轉化技術及產品”總體執行情況良好。課題開展了生物和汽爆聯合預處理技術研究,并在1000噸/年中試生產裝置上進行放大驗證試驗,結果表明,秸稈經生物化學聯合預處理后,其酶解效率比汽爆處理提高20.5%,最終乙醇濃度比汽爆處理提高21.2%(v/v)。生物-汽爆聯合預處理技術彌補了單獨生物預處理和汽爆預處理的不足,可實現木質素脫除與半纖維素分解的雙重功效,解決了傳統預處理技術功能單一、效率較低的技術難點,為我國木質纖維素原料燃料乙醇生產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預處理技術,成果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原位脫毒乙醇發酵技術可省去脫毒工藝環節,直接將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和木糖高效轉化為乙醇,達到乙醇最高理論值的90%以上。成果在1000噸/年中試生產裝置進行了連續發酵驗證試驗,省去了糠醛、羥甲基糠醛和乙酸等發酵抑制物的脫毒環節,減少了大量廢水產生,極大降低了企業治污高昂花費,實現了纖維素乙醇產業的清潔化生產和燃料乙醇生產成本的下降。該成果可以簡化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生產乙醇的工藝、降低乙醇生產成本,對木質纖維素燃料乙醇生產的商業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成果水平居于國內領先。課題實施整體比較順利,各項指標、取得的各項成果、人才培養等已達到或超過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資助發表論文64篇,其中SCI收錄23篇,EI收錄9篇;申請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2項。已培養博士7名,碩士31名。
發展生物燃料乙醇成為我國一項戰略性舉措,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激勵下,纖維素燃料乙醇生產已成為眾多企業投資的熱點,由于課題研究成果較目前的主流技術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可為纖維素乙醇項目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同時,纖維素乙醇行業符合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戰略規劃,其應用前景和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潛力巨大。該成果不僅可提升我國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競爭力以及降低纖維素燃料乙醇成本,而且可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以及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成果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