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塑巨頭紛紛擴大產能 市場洗牌或將到來
2011-1-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工程塑料 聚酰胺 PBT
近期,世界化工巨頭們紛紛發表了其工程塑料業務在華擴能的聲明:
1月12日,巴斯夫宣布,其浦東基地的工程塑料改性裝置產能將在現有年4.5萬噸基礎上新增6.5萬噸。該擴建項目一期工程增產3.9萬噸,預計2013年完工;二期工程增產2.6萬噸,計劃于2015年完成。該擴建項目耗資逾千萬歐元,可提供50多個新崗位。屆時,巴斯夫在華聚酰胺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工程塑料產能將達11萬噸,占巴斯夫亞洲總產能的50%以上。負責巴斯夫亞太區工程塑料業務的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達富表示:“巴斯夫致力于發展中國的工程塑料市場,將采取必要的戰略措施來鞏固市場地位,此次擴建再次表明了我們成為客戶工程塑料首選供應商的決心。”
1月7日,阿科瑪公司宣布,始建于2007年的阿科瑪常熟氟聚合物Kynar聚偏氟乙烯(PVDF)工廠,將于3月投產。同時,阿科瑪決定追加投資,加速常熟工廠二期建設進程,計劃于2012年中期將常熟工廠產能提高50%。此舉表明,阿科瑪將在歐洲、北美和亞洲同時擁有大規模的PVDF生產基地。阿科瑪全球PVDF業務部總經理阿萬·派榮表示:“亞洲是Kynar PVDF銷售增長戰略的重要地區,此次擴產將使阿科瑪常熟工廠達到世界級規模,并能夠為各應用領域的亞洲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本地服務,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在氟聚合物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0年12月,拜耳材料科學公司宣布投資10億歐元對其上海工廠的聚碳酸酯和MDI進行大規模擴能。擴能后,作為聚碳酸酯原材料的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的年產能將增加一倍多達到100萬噸,高性能聚碳酸酯年產能將達到50萬噸。并將其聚碳酸酯業務的總部遷往上海,確保更進一步靠近快速發展的亞洲聚碳酸酯市場。拜爾材料科學CEO Patrick Thomas說道:“中國和整個亞洲地區經濟的強勢增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希望充分把握這些機遇。對我們來說,在亞太地區建立起必要的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地需求是重要的戰略步驟。”
這些消息的發布并不是個別企業的個體行為——擴大產能已經成為業內大企業的基本共識。這種共識所帶來的將是一種巨人間的搏斗——大企業對行業份額的重新瓜分。雖然整個市場還未走到這一步,但這種可能性已經越來越明確。
金融危機以來,行業中許多小魚小蝦不見蹤影,一些市場盲點被大企業收入帳下,市場的集中度出現一定的提升。雖然由于去年下半年行業走高,又催生了一批新的小型企業,但這些似乎不再像之前的企業那樣具有攻擊性。這意味著,大企業市場競爭的緩沖帶已經變得日漸狹窄,在一些產品領域,大企業間將越來越針鋒相對。
大企業競相擴大產能,多數為國際的巨頭企業,而且多數企業的發展速度超越整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固有的市場份額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市場格局被打亂的概率逐漸增大。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市場份額的比重。目前,部分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已經不容小覷,被外資企業橫掃的歷史想必不會重演,而需要人們關注的是,中國企業究竟能收復多少的失地。
出現洗牌這種市場情況的必要條件是中國市場的持續火爆或者巨變,可是似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贊成市場持續火爆的觀點。也就是說,如果市場有所回落,企業的產能擴張不能得到有效釋放,就有可能引發比預想更激烈的企業競爭。
在此,大家最不希望出現的便是價格戰。目前,行業之間的價格自律似乎已經卓有成效,實質上大部分企業已經將精力轉移到更靈活的付款方式上來。但即便如此,這些手段所提升的并非是企業的硬實力。慧聰網小編認為,企業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在產品質量、企業形象樹立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具備在洗牌中立住腳跟的硬實力。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