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借勢國家能源基地發展煤化工
2011-1-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煤化工 乙二醇 苯
近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強國家能源戰略基地建設,包括山西省在內的5個區域被確定為國家能源基地。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依托資源和技術的優勢,山西省正謀劃發展壯大煤化工產業的大文章,目標直指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基地。
這五大能源基地包括山西、鄂爾多斯盆地、蒙東、西南、新疆,其煤炭、油氣、水力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70%以上。未來5年,我國將重點對山西、新疆等新礦區實施礦業權整合,形成10個億噸級和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到“十二五”末力爭使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
隨著近日新疆被確定為我國第14個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成為未來我國能源基地建設的主要方向。14個大型煤炭基地中,山西省占3個,分別是晉北、晉東和晉中基地。其中,晉北基地為我國特大型動力煤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1億噸以上;晉中基地橫跨6市、31縣(市),探明可采煤炭儲量192億噸;晉東基地是我國最大和最重要的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也是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目前,山西的煤炭儲量和產量分別是全國的1/3和1/4,年產煤炭8億多噸,煤炭及與之密切相關的焦炭、冶金、電力等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然而,山西的煤炭產量80%是向省外輸出的,其結構主要為采煤、洗煤、焦炭,煤炭轉化和深加工能力相當有限,只能賺取很低的利潤。與山東、遼寧等傳統煤化工大省和內蒙古、寧夏、陜西、新疆等煤化工新銳省區相比,山西煤化工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無論是產業集中度,還是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均存在較大差距。山西煤化工產值占全國化工產值的比重,已從“十五”末的1.57%下降到目前的1.08%。
隨著國家同意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處于變革期的山西,“十二五”時期將以艱難的轉型改寫“一煤獨大”的歷史。山西確定的煤化工“十二五”發展規劃,原則就是要“根據山西省煤炭資源稟賦,兼顧水資源和環境條件,實施戰略重組,實現煤炭、化工產業一體化,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把山西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基地。”
在煤化工重點基地的布局上,山西將依托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兩大煤化工基地和一大煤化工園區。一是建設晉北煤化工基地,重點發展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粗苯加工、苯下游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二是建設晉東南煤化工基地,重點發展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和化肥產品等現代煤化工產業。三是建設晉中煤化工園區,以現有煤化工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四大特色園區,包括以煤焦油加工為主的呂梁交城煤化工園區、以粗苯精制和煤焦油加工為主的介休靈石煤化工園區、以精細化工(苯、乙炔)和焦油加工為主的洪洞煤化工園區、以化肥與精細化工為主的運城煤化工園區。
“十二五”期間,山西省將加快實施煤炭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高端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焦油深加工、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保持傳統產業的規模優勢;合理利用焦爐煤氣,加大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開發適合山西煤種的大規模粉煤氣化技術;加快煤炭、化工企業整合,培育一批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
到“十二五”末,山西將形成300萬噸/年精細化工和新材料、360萬噸/年煤制油、100萬噸/年甲醇制汽油、240萬噸/年煤制烯烴、8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100萬噸/年乙二醇產能,現代煤化工產業產值占全省化工產值的比重達80%以上,培育2~3個資產、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大型煤炭化工產業集團,形成以“苯、油、烯、氣、醇”為主鏈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鏈。屆時,山西煤化工產業年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年轉化煤炭9000萬噸,煤炭的化工轉化率由目前的2.2%提高到10%以上,實現全省煤化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