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紡織材料、碳纖維材料搭上高鐵
2011-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碳纖維 紡織材料 高鐵
怎么忘得了滬杭高鐵始發那驚心動魂的一刻——
9點01分,上海至杭州的首趟高鐵列車始發。一架直升飛機從嘉善南站起飛,盤旋在空中靜候滬杭高速列車的到來。
9點15分,滬杭高鐵列車經過嘉善南。這一刻,盤旋在嘉善南上空的直升飛機全速飛向杭州。高鐵列車與直升飛機并駕齊驅。
9點16分,滬杭高鐵列車迅速超越了空中的直升飛機,把直升飛機甩在了身后。
9點39分,上海始發至杭州的首趟高鐵列車抵達杭州城站。
10點05分,直升飛機抵達杭州城站上空。在這場滬杭高鐵與直升機的較量中,滬杭高鐵貼地飛行,行駛速度超過了直升飛機……
滬杭高鐵,再次讓世界見識了“中國速度”!只是一盞茶的工夫,你就從那個繁華的時尚都市到了恬靜的人間天堂。
高鐵,不僅濃縮了現代軌道交通技術、機械制造技術、電動控制技術,而且集納了與紡織直接相關的高科技纖維技術和新型材料。正是碳纖維等高科技纖維材料的運用,實現了高鐵的身輕如燕,同時又不失筋骨的強健。
碳纖維等新型纖維材料,使高速列車拋棄了傳統的鋼結構車身,實現了超輕量化,能耗隨之大為降低,時速顯著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車身采用的碳纖維材料還可以回收利用。
碳纖維材料抗沖擊性大大強于鋼鐵,特別是用碳纖維制成的方向盤,機械強度和抗沖擊性相比普通材料分別提高了35%和20%以上。整車強度理論上也比普通材料的車身至少強上20%~30%,在復合材料的武裝下,高鐵的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
碳纖維新材料的運用不僅推動高速列車行駛的低碳化,也將帶來車用材料的綠色生產,引領軌道交通工業的變革。德國、日本都已在醞釀未來兩三年實現碳纖維汽車的產業化。目前,我國碳纖維新型材料已大量運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神舟飛船、常娥火箭、大型飛機制造等都大量采用了新型纖維材料。
說完了車身,再說說內飾。滬杭高鐵內部軟裝飾全部采用國產紡織品,而且全部達到國際環保和阻燃標準。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訪中,筆者有幸認識了專為高鐵提供內飾材料的生產企業——杭州萬谷紡織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從他那里,筆者了解了高鐵內飾紡織品的特殊要求。
據他介紹,高鐵內飾紡織品所用纖維必須具有阻燃、環保等功能性且相關物理性指標必須達到國際標準。高鐵使用的阻燃纖維完全不同于傳統阻燃纖維,用于運動和靜止兩種不同狀態時的阻燃纖維要求完全不同。特別是高鐵、大型飛機等高速運行的狀態,對阻燃纖維的各項指標提出了超乎常規的要求。當高鐵時速達到250公里時的阻燃纖維性能指標,遠遠高于時速為200公里的要求。
目前,國內此類高性能阻燃纖維尚不具備相應的國家標準,高鐵內飾所用的阻燃纖維參照的是美國波音和德國鐵道的相關標準。國內能夠生產這種高標準阻燃纖維的企業屈指可數,高性能阻燃纖維的研發對于國內目前的生產能力和檢測水平均是一種不小的挑戰,因為這種纖維在加工過程、現場控制、產品指標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嚴格而科學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承認差距并不等于甘于落后。盡管我國目前在碳纖維、玻璃纖維、高性能阻燃纖維等高科技纖維及相關材料研發領域,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盡管在高科技纖維領域,我們還存在諸如標準滯后等缺憾,但是我們在努力追趕,努力縮小差距,特別是當發達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封鎖時,中國人憑借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自力更生,實現了多種高科技纖維及材料的國產化,而且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碳纖維等一批高科技纖維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
何須多言?國產高科技纖維及材料如今已經搭上航天飛船、搭上大型飛機、搭上高鐵……這不正是中國人、紡織人的驕傲!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