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伊始,國內滬膠展開了一輪強勁反彈行情,主力合約1105期價直逼前期高點38920點。不過近期隨著膠價的迅速反彈,多空博弈也在不斷加劇,期價數日在高位徘徊。筆者認為,在新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之下,隨著我國汽車優惠政策的結束,國內輪胎行業的發展將更加艱難,而這又將大大阻礙滬膠突破上漲的步伐。
穩健貨幣政策將維穩物價
2010年央行兩次加息,連續六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此可見我國貨幣政策已經轉向為“穩健”,且在高通脹、負利率之下,我國極有可能邁入加息的通道。此外,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1年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強調“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我們可以預測,政府調控之手勢必將增加天膠貿易商的融資成本,進而加快天膠的市場流通速度,同時也會減少汽車庫存、加快銷售進程,這將對天膠現貨價格產生一定打壓。
交易所庫存持續增多,國內天膠供應相對充裕
進入12月份后,國內天膠生產進入停割期,因此目前國內天膠供應只能依靠進口和庫存。進口方面,海關總署12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天膠進口量為184952噸,同比增加53%,環比增長17%;1—11月,我國天膠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9.9%至168萬噸。強勁的天膠進口數據表明,由季節性因素所導致的國內天膠供應短缺和下游車市火爆所帶來的旺盛需求之間的供需缺口在不斷拉大,不過這一利好已經被不斷上漲的膠價得以消化。庫存方面,12月31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公布的小計庫存和期貨庫存數分別為66515噸和45930噸,并連續四周持續增多,這將在短期內對膠價上漲帶來一定壓力。因為不論庫存增多是源于市場需求的減弱還是貿易商的變相囤貨,后期只要增加的庫存量投放至市場中去,都將影響膠價的上揚。
特保案裁決及汽車優惠政策的結束將導致國內天膠需求減弱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每年有1/3的輪胎出口海外,其中出口至美國的金額占到總出口金額的30%以上。受2009年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2010年我國輪胎在美國市場的出口量明顯下降。2010年1—10月,我國出口美國的轎車胎約為2595.3萬條,同比減少了888.5萬條,降幅為25.5%;出口額約為8.4億美元,下降了23%。2010年12月13日,WTO宣布,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采取的過渡性特保措施并未違反該組織規則。這意味著,在特保措施到期前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對中國輪胎出口美國35%的懲罰性關稅仍將維持。此外,除了出口美國受限外,中國輪胎在印度、阿根廷、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貿易摩擦,這嚴重影響了國內輪胎行業的發展。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的數據顯示,43家統計在冊的輪胎企業在今年前3季度的利潤已同比下降21%。
除了類似特保案這樣的貿易摩擦影響國內天膠需求外,國內汽車銷售優惠政策的結束也將直接減弱國內天膠的需求。從2010年元旦起,我國汽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已經結束。所以在各汽車4S店出現了節前銷售火爆、元旦期間銷售冷淡的冰火兩重天場面。當然汽車消費的剛性需求將支撐國內汽車的銷售量,但今年難以再現2010年在優惠政策引導下的“透支性”購車消費;且目前地方政府限制購車的措施也會對今年汽車銷售帶來負面影響,因而過去汽車銷售增長異常強勁的輝煌時代已經結束,今年車市將出現“降溫”。
綜上所述,雖然因國內天膠生產正處于停割期及東南亞天膠主產國不斷遭遇糟糕天氣導致我國天膠供應相對緊張,但這一利好已被強勁反彈的膠價消化。而在期價反彈的路途中,貨幣政策基調的轉向、交易所天膠庫存的增多及下游需求增長的放緩等隱患也在不斷增多。操作上,我們不建議投資者在高位區繼續追多;相反,若基本面不再出現明確的利多信號,投資者不妨輕倉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