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聯發:科技創新拉動產業鏈
2011-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科技創新 產業鏈 江蘇聯發
過去的一年,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堅持“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在棉花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環境成本提升的大環境下,順利上市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聯發紡織色織工業園的雛形已經形成,占姆士品牌大樓的框架已經建成,聯發印染步入了良性的運行軌道,聯發制衣實現了異地辦廠,聯發熱電及聯發棉紡產能擴張項目已經基本建成。公司在染整技術研發和理論與實踐的完善上做了很多工作,并設立了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成立了江蘇聯發國際染整研究中心。“雙錢”牌精梳棉紗線榮獲“色織用紗精品獎”,通過了“棉色織布出口免驗”續延現場審核,不少經濟技術指標與上年同期相比穩中有升。
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高科技增量盤活傳統產業存量,以技術鏈拉動產業鏈,是聯發的特點。2011年,聯發將繼續以科技創新提高生產率,力推“數字聯發”,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拓展未來發展空間,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公司新一年的計劃是充實和具有挑戰性的。通過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術中心科技支撐的作用,加快了聯發新產品的開發,提升了科技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率。聯發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3.5%以上,相繼在差異化纖維面料、功能性纖維面料進行了科學攻關,并深入和挖掘纖維的原始性能在面料中的應用,減少功能整理對面料環保和功能持久性的影響,滿足人們對自然、環保理念的追求,形成了新材料系列面料、防護系列面料、高性能面料、保鍵系列面料、美化系列面料、特殊性能面料等新材料、新功能、環境友好型面料,增強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實施高檔色織面料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對色織面料生產線的中間部分進行填平補齊的技術改造,最終形成年產10500萬米的生產能力,增強了聯發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實施營銷網絡體系建設項目,搭建品牌營銷網絡的基礎架構,完善營銷網絡初步布局,穩步實現從OEM模式向OBM模式(自主品牌企業)轉變,全面提升產品設計、研發及物流、終端銷售產業鏈能力,創新盈利模式,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十二五”期間通過持續的營銷網絡體系建設,實現現貨面料展示與服裝品牌旗艦店引領的新格局,以最為直接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達“DOUBLE COIN”牌現貨面料、“JAMES”系列服飾的品牌個性和產品的特征,進一步樹立產品品牌形象。
2011年也是聯發“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技術優勢搶占發展制高點,以產品結構優勢搶占市場先機,以品牌優勢提高產品附加值,以高素質的人才優勢引領高水平發展,以清潔生產促進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新跨越的必由之路。聯發將深化管理變革,優化管理模式,提高運營質量,緊扣“推進品牌戰略,調整產品結構;合理配置職能,創新管理模式;優化產能布局,發揮核心功能;健全培養機制,構筑人才梯隊;改善員工環境,和諧勞動關系”的工作方針,在聯發發展的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