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紅河網“走基層采訪組”一行驅車從蒙自出發,沿蒙新高速路奔赴河口。
到達目的地,記者徑直隨河口農場副場長胡方平來到河口農場20隊。聽說有記者來采訪,辦公室里一下子就坐滿了人,幾句寒暄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倒出了心里話。
河口農場有橡膠生產隊20個,全場有割林2.6萬畝、中幼林7000畝,是一個以橡膠生產為主的農場。2010年全場產干膠2300噸,全體膠工毛收入1928.43萬元、運膠工毛收入42.44萬元、收膠工毛收入29.99萬元、林管工毛收入114.85萬元。“僅從數據就可以直觀地看出,橡膠是維系農場生存、發展的‘命脈’。”胡方平說,“然而,去冬今春突如其來的低溫寒害,無情地把這根‘命脈’割斷了。”
說著,胡方平焦慮的眼神轉向了窗外的膠林。“全場2.6萬畝膠林全部受災,到目前為止,仍有6個生產隊未開割,并將面臨全年休割。從7月1日開割到現在,全場產干膠120多噸,僅為去年同期產量的6%。樂觀估計,今年干膠產量會有200多噸,較去年減產90%。農場1500多名在職職工有近千人全年無經濟收入。”
并非只有河口農場陷入這樣的困境。
一份河口縣橡膠產業遭受低溫寒害的情況報告,讓人看得異常揪心:河口縣橡膠受災面積21.4萬畝,受災率達100%,全縣僅橡膠產業損失就達3.86億元;受災的橡膠要5年左右才能恢復元氣,重植的需要8年才能開割,在恢復生產期間,膠農和以橡膠生產為主的農場職工家庭收入驟減甚至全年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