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吉林化纖披露的三季報顯示,今年1—9月實現營業總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16.9%;凈利潤-1.49億元,同比增長47.06%。每股收益-0.395元,同比下降8.15%。凈利潤同比增長,每股收益卻同比下降,這組數據邏輯關系相悖。記者查閱了吉林化纖2010年三季報,去年同期數據為營業總收入16億元,凈利潤-8508.8萬元。
比“2011年1-9月”數據相悖更為突出的是“2011年7—9月”數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81.31萬元,同比增長238.37%;基本每股收益-0.3538元,同比下降238.56%。一正一負,南轅北轍。
此外,吉林化纖三季報“公司主要會計報表項目、財務指標大幅度變動的情況及原因”稱:“凈利潤本期比同期下降54.25%�!边@一表述與表格數據增長47.06%又是背道而馳、前后矛盾。
或將面臨ST
1996年8月登陸資本市場的吉林化纖上市歷程已有15年之久。在這15年之中,吉林化纖“有驚無險”,從未被ST過。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粘膠化纖產品的下游企業紡織、印染、紗線等行業普遍存在經營不景氣。在此背景下,吉林化纖全年暴虧3.6億元,折合每股虧損近1元、為-0.95元。到了2009年上半年,吉林化纖虧損還在延續,半年虧損7276萬元。但下半年伴隨粘膠行業回暖,加之收購四川天竹竹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給公司79.82%股權帶來利潤,吉林化纖勉強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767.8萬元。
如今,“戴帽”危機再來。去年,吉林化纖發生7898萬元虧損。按照目前已經過去的三個季度情況,公司極有可能全年虧損。倘若如此,那么吉林化纖將因連續兩年虧損被ST。
記者昨日就上述熱點問題多次致電吉林化纖董秘徐建國,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定增“朝令夕改”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吉林化纖曾因修訂定向增發方案而飽受市場質疑。
6月25日吉林化纖董事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擬不低于6.23元/股向包括控股股東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定向發行不超過20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33526.60萬元,投向兩個項目,包括:竹漿粕、竹漿纖維一體化項目113526.60萬元,其中34900萬元用于提升改造建設年產5萬噸竹纖維項目,78626萬元用于年產9.5萬噸竹纖維漿粕搬遷升級技改項目;補充流動資金20000萬元。
此后不到兩個月,吉林化纖董事會8月22日又通過修訂方案,從定增價格,到募集資金總額,再到募集資金項目進行了“立體式”調整:底價由6.23元/股調至5.3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變為“不超過133404.88萬元”;募集資金投向則剔除補充流動資金,年產9.5萬噸竹纖維漿粕搬遷升級技改項目募投金額則由原先78626萬元增至98504.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