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教授 戴禮興
作為我國新材料領域的又一自主研發項目,由蘇州大學戴禮興教授牽頭、與江蘇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研究開發的“收縮性可控共聚酯全拉伸絲直紡超細化關鍵技術應用及其產業化”項目,使得我國在化纖技術精細化領域的研究又邁上了新的臺階。
戴禮興表示,超細纖維織物高雅、華貴,早已受到全球紡織業的矚目,而直紡法是節能、減排、低成本、高質量的超細纖維制造新技術。具有不同收縮率的聚酯纖維是差別化合成纖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織造高檔織物的理想原料之一,通過物理法生產的收縮性聚酯纖維放置一段時間后收縮率會下降,因此要得到穩定的收縮率,采用化學方法是有效手段。
直紡法 工藝簡單成本低
主持人:多功能復合纖維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超細纖維的研究也一直是業內所關注的,收縮性可控共聚酯全拉伸絲直紡超細化這個項目的整體情況怎樣?
戴禮興:收縮性可控共聚酯全拉伸絲直紡超細化項目所用原料以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為基本組分,間苯二甲酸和聚乙二醇為共聚組分的四組分共聚酯,主要通過共聚組分的改變調控纖維收縮率。在常規FDY紡絲機上通過微細孔直接形成超細纖維難度大,該項目使用整流器調控纖維收縮率CV值,穩定纖維收縮性,采用三熱輥拉伸,精確控制紡絲工藝等手段,以最少的投入生產收縮性可控共聚酯全拉伸絲(FDY)超細纖維,使總纖度達到20dtex~30dtex,或者單絲纖度0.3dtex~0.5dtex的超細纖維,收縮率在15%~70%之間可調。
主持人:國內外的企業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制備超細纖維,與常規制備方式相比,直紡法有哪些優勢?
戴禮興:纖維的收縮性是影響纖維服用性能和風格的一種重要功能,不同的收縮性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和應用領域,所以生產收縮性可控的超細纖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直紡法制備超細全拉伸絲就是在常規FDY紡絲機上通過微細孔直接形成超細纖維,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節能環保,但直接紡生產超細纖維成纖過程的可紡性、熔紡時的冷卻技術以及纖維斷頭與防止產生毛絲是生產控制的難點。與復合法超細絲相比,直接法生產超細絲技術每噸絲少排放300kg廢料,每噸節省5100元;也不需要用溶解基質的溶劑,每噸少用溶劑40噸,其中節水39.2噸,節約氫氧化鈉0.8噸。它還可與不耐溶劑或堿的其他纖維(如羊毛、蠶絲等)復合使用,這一點是復合法無法比擬的。因此,作為超細纖維的生產方法之一,直接紡絲法會在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