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作為企業,退縮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沒有任何事是一帆風順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是必然的規律。企業在遭遇挫折、痛定思痛之后,不妨冷靜下來,找準方向,弄清對方企業所在國的法律、國情,做好充分的準備,再度出擊。盡管前面的道路不平坦,但只要定位準確,方法得當,總會找到突破的辦法,走出一條成功的向外突破之路。
合同簽好了,定金也付了,但幾天后,橡膠的價格突然一路飆升,新加坡賣家說毀約就毀約, 500萬美元瞬間灰飛煙滅……常年從東南亞國家進口橡膠的高深(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深集團),屢次碰到類似不誠信事件。這讓董事長王珍全非常憤怒:“從1999年到現在,由于賣方的不誠信,我們已損失過億!但是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王珍全表示,云南鼓勵企業走進東南亞,但目前誠信問題已成為企業走進東南亞的絆腳石。此外,企業對外投資資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使得企業無法擴大對外投資,極大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政府能不能想想辦法,幫助企業打造一個誠信平臺,讓我們安心在外投資呢?”
誠信
作為中國橡膠業的巨頭之一,高深集團與盛產橡膠的東南亞國家已打交道數年。事實上,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需求國,全球排名前10的輪胎生產企業全部都在中國大陸設立了輪胎制造工廠,美國人使用的輪胎60%以上都出自中國。每年中國市場需求大約356萬噸,而國內的供給量卻只有60萬噸,大多還是依賴進口。高深集團瞅準商機,從1999年開始專心做橡膠進出口貿易。
經過多年努力,高深集團已發展成為目前西南最大、國內較有影響力的橡膠種植、加工、貿易龍頭企業之一,是位列全國前五的橡膠企業,業務遍及全國及東南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每年,高深集團都要從東南亞國家進口30萬噸左右橡膠原料。
“和東南亞國家打交道那么多年,我們一直最憂心的就是誠信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王珍全舉例說,2007年,公司與新加坡正佳公司簽下合約,向對方購買4000多噸的橡膠原料,誰知白紙黑字落下沒多久,因橡膠價格上浮,對方公然毀約,彼時,高深集團已經出具了信用證,但對方依然態度強硬,拒絕供貨。公司頃刻間損失了近500萬美元。
“類似的不誠信我們碰到太多次了。”王珍全又舉例說,有一次,公司向越南當地國有企業定購了2000多噸橡膠,當時定金都付了。誰料半個月后,橡膠的價格一路飆升,從每噸5000多元,漲到了7000多元。越南企業便不再同意供貨。公司的400多萬元立刻蒸發了。
“為什么不走法律途徑呢?”記者問,王珍全苦笑著說,自己早就多方咨詢過律師,但因為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打國際官司,代價非常高,風險巨大,就算官司打贏了,錢也根本拿不回來。那畢竟是在另外一個國家啊。”王珍全嘆到。
除此之外,由于東南亞國家政局不穩等方面原因,企業對外投資資產安全常常得不到保障。這也是最困擾王珍全的一大問題。
“我們在4年前,就向中信保提出了擔保申請,至今沒有得到回復。”王珍全分析說,中信保之所以不愿為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做擔保,和東南亞國家政局不穩有很大關系。“但政府應該明白,我們從東南亞進口的是資源,如果資源進不來,又怎么做出口呢?”
根據高深集團的5年規劃,未來,高深計劃到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設立橡膠加工廠。“但因為沒有擔保,這一步很難走出去。”此外,目前,高深集團已經在老撾和緬甸建立了種植基地,同樣是因為在外投資無法保證安全,想要擴大橡膠種植的愿望一直無法實現。“在老撾和緬甸,目前我們有1萬多畝和10多萬畝的橡膠種植;事實上,老撾和緬甸都地廣人稀,有大片土地可利用,但因為資產安全沒有保障,我們對擴大投資一直有顧慮。不敢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