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氨綸進出口數據方面看,據統計2011年9月我國共出口氨綸約2421噸,較8月減量約760噸,其中主要稅號54024410稅下出口量為2026噸,與8月相比降幅達24.4%,均價6.76美元/千克較8月上調0.9%;9月我國進口氨綸總量約為2159噸,較8月增量約128噸,其中54024410稅號下進口1951噸,與8月相比增幅近7.2%,均價6.80美元/千克,較8月下調2.01%。由以上數據可以表明兩點,一是目前國外對于氨綸的需求降低;二是國外價格也較國內價格低,國內氨綸的競爭力有所下降。
第三,從上游原料方面分析,國慶節前PTMEG以及MDI行情均處于高位從而帶動了氨綸行情小幅上漲,但是節后,受宏觀以及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一再被拉低,目前MDI實際出貨價位也僅在17400元/噸附近,據了解,這一價格與現貨底價較為接近,因此市場大跌的空間受限,但是受高端貨源商談價格向下的影響,MDI行情還有200元左右的跌幅。PTMEG則是受BDO疲軟下拉的影響而走低的,而BDO是因下游市場需求減弱,無法支撐BDO原料市場高位運行。據統計,在本周內亞洲BDO散水價累計下跌300-400美元/噸,歐洲廠商表示將下調BDO散水價格至3000美元/噸CFR中國,以保證出貨。另外,雖然目前PTMEG行情疲軟下跌,但是對于氨綸企業來說仍是較高的成本,而PTMEG主要領域氨綸已出現了產銷逆向發展趨勢,尤其是多數企業庫存上升,氨綸企業減產控量意向逐步顯現,從而使得氨綸廠對于高價原料有明顯的抵觸情緒,因此氨綸整個產業鏈看跌的預期陸續提升,PTMEG行情下跌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四,從下游需求來看,紡織旺季臨近尾聲,織造企業訂單生產也接近尾聲,尤其是蕭紹、寧波等地圓機的單面機臺訂單到位總量明顯低于預期,整體負荷降至4–5成,而常熟、江陰等地由于前期需求已基本結束,織機負荷降到3–4成左右。機、空包紗領域的需求也在逐漸放緩,開機率維持在5成左右,但是庫存偏高,市場銷售預期依舊弱勢。棉包領域方面,由于棉花行情持續下跌,下游市場看淡情緒濃厚,影響了企業對氨綸的使用范圍,另外,棉價暴漲暴跌、加上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使得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而陷入有單不敢接的尷尬境地,因此廠家負荷維持在5成左右。
綜合來看,從以上筆者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氨綸無法承受上游的高成本,以及抵觸高價成本,使上游原料看跌預期加重。而氨綸的下游需求則是不給力,十月紡織行業需求不旺,紡企外銷訂單明顯下滑,織機開工率低下,因此筆者認為氨綸行情后期將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