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旺成聚酯市場“頭號殺手”
2011-11-15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聚酯論壇 聚酯市場 需求
需求不旺自下游向上傳導
記者了解到,進入第四季度,紡織行業訂單出現了快速下滑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下游服裝、家紡工廠訂單減少的影響,并呈現自下游向上游傳導的趨勢。
江蘇恒力化纖銷售部總經理孟紅軍告訴記者,目前化纖廠庫存水平還比較正常,但終端服裝、面料企業庫存太大,下游開工率不足,會很有可能影響化纖行業明年的訂單。有數據顯示,下游服裝、面料工廠開工率僅40%左右,工廠普遍反映接不到訂單。熟稔市場行情的中國化纖工業協會華東辦事處副主任史巧觀也談到,目前除吳江地區織機開工率尚可,在6成左右,其他織造業發達的地區開工率都很低。部分織造廠由于接不到訂單,現金流不足,已經將工人的工資打了7折。史巧觀同時指出,下游需求不旺已經逐步傳至聚酯滌綸企業,目前一些化纖廠庫存逐漸達到20天以上并且還在增加。
對于紡織行業這輪自下而上的困局,孟紅軍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是上游供給幾何增長與終端消費線性增長的錯配所致。據他介紹,化纖行業1~9月份產銷兩旺,主要受益于下游大量增加的織機產能,但9月份后市場環境驟變,新增織機的廠家發現產品難以銷售,只能被迫停機,進而影響了對化纖原料的采購和價格。而上游供給幾何增長的原因,則既是由于各家企業在新一輪擴產潮中不甘落后,希望更為充分地利用技術裝備的后發優勢,也因為去年短期內集中形成的服裝庫存采購需求,給上游企業造成需求成倍放大的錯覺。2009年化纖新增產能在100萬噸左右,2011年新增產能達370萬噸,預計2012年新增產能將達700萬噸以上,這還是扣除了由于設備關鍵零部件緊張等因素,造成部分新增產能推遲或暫停投產的部分。但是,在老百姓的終端需求上,受購買力、衣柜容量等客觀條件限制,真實消費量卻是線性穩定增長。另外,人民幣升值削弱了外部需求,出口訂單轉移到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地區。
聚酯鏈由啞鈴形向橄欖形轉變
對于目前以聚酯滌綸為代表的化纖產能的幾何式增長,業內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人士認為,與以往需求決定供應的情況不同,在技術進步催化下的產品差異化、市場多元化,使供應對需求的影響與日俱增。換句話說,高速增長的供應量,在擴大應用領域的基礎上,能夠刺激需求的增長。這類人士認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初恒力集團投產20萬噸滌綸工業絲,占行業總產能接近30%,被業內視作龐然大物而驚恐連連。但最終,20萬噸產能由于工業絲應用領域的擴大和用量的增長,被市場消化了,甚至其后其他企業擴建的30萬噸產能也被市場容納了。還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這種觀點,就是以往是聚酯滌綸廠請下游客戶吃飯,現在很多客戶反過來邀請聚酯企業,說明即使供應量大大增加,供應方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還在增加。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