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1年11月22日)對于供應化妝品行業的一些塑料包裝生產商來說,一直以來被視為最佳生產地的中國正在漸漸失去吸引力。
隨著大陸工廠的薪資水平以每年10-20%的速度快速上漲,加上化妝品生產商力圖削短全球供應鏈,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將目光轉向了世界其他地區。p>
這些企業并未撤出中國市場,并且還將繼續在這里展開投資,特別是打開繁榮發展的中國國內市場。但從11月9日-11日在香港舉行的亞太區美容展(Cosmoprof Asia)上的反饋來看,在做出新投資決定時需要兼顧的決策因素日趨復雜起來,促使這些企業將新的塑料包裝生產廠建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
例如,在展會上接受采訪的臺灣依士明有限公司表示,該公司在廣東省建有三座工廠,由于當地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和勞動力短缺,該公司決定在臺灣總部所在地的彰化以及嘉義新建兩座注塑廠。
這些新廠將一共配備奧地利Wittmann Battenfeld GmbH公司提供的43臺注塑機、自動機械和外圍設備,計劃在明年初投產,依士明銷售經理AikoLiu說。
該公司在東莞的三座塑料廠共有1500名員工,近幾年來勞動力成本已經翻了三倍。
相比之下,臺灣的薪資水平基本保持穩定,Liu說:“考慮到這一原因,我們把新廠建在臺灣。”
而對于其他企業來說,在華生產吸引力的漸失主要是因為跨國化妝品品牌商家開始縮短供應鏈以加快新產品上市,同時設法減少因距離遙遠的供應商受到本國自然災害和其他意外造成的供應中斷,比如今年的日本大地震和泰國特大洪水。
總部設在上海、全球領先的化妝品包裝生產商HCP Packaging公司有意進軍歐洲市場,現正在尋求外部投資者為其在歐洲的收購提供資金支持,并考慮斥資至少1200萬美元在東歐建造一座注塑工廠。
這將是該公司在作為其主要投資地的亞洲以及美洲以外的第一座生產廠。
HCP公司CEO Jeff Chen在亞太區美容展上接受采訪時說,該公司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希望縮短交貨時間和供應鏈,同時也是因為擔心在中國的三座生產廠的成本越來越高。
Chen說道:“我們仍有必要保留在中國的生產運作”,但今后在華工廠將主要供應國內市場。“我們將繼續在中國展開投資,但投資力度不會像以前那么大了。”
他強調說,該公司仍對國內市場充滿興趣,其在華業務以每年25%的幅度快速增長,其客戶包括跨國和中國本土的化妝品品牌。
出席本次美容展的一位美國化妝品塑料包裝行業的資深管理者說,在華生產成本的日益攀升為美國的制造行業帶來了機會,美國的商業媒體將這一趨勢稱為“回流”。
總部設在美國羅德島州Cumberland的Portola Tech International公司的前總裁Rick Schofield說:“當今市場呈現出重心重新移向美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