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將出 化纖公司普漲
2011-11-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化纖 紡織工業 十二五規劃
國元證券分析師賴藝棠認為,根據"十二五"規劃,在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的產業技術創新被委以重任,而目前我國高端纖維材料,尤其是碳纖維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因此,這一領域中有技術優勢的個股無疑是紡織板塊中最值得深挖的。
東興證券研報認為,碳纖維全國年需求量約5500-6000噸,國內產能只有約1600噸,且多為低端產品,進口依存度約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全國年需求量約1.5萬噸,國內產能不足1萬噸,進口依存度也接近40%。因此未來我國高性能纖維市場存在巨大替代進口的空間。
棉價波動推動化纖行業發展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化纖產品的創新與技術研發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有發展空間之外,棉價大幅波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從2011年3月開始,棉價一路跌至20000元/噸左右的價格,此后,今年國家首次定下19800元/噸的敞開收儲價,對穩定棉價、防止棉價繼續下跌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棉農種棉成本上升、天氣不好等原因,致使有部分農民拔棉種麥。種種現象來看,棉價很可能暴跌之后,再次暴漲。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倘若棉農再次受市場情況影響,而采取盲目跟風式的種植計劃,驟減的棉產區面積將極大地影響棉花產量,而這勢必掀起新一輪的棉價"過山車",使產業鏈再次受挫。受這種高波動的價格沖擊影響,產業鏈上的部分中小企業將被推向生死存亡的邊緣,也將進一步制約該產業的發展。
可以想象,在棉農不再種棉改種麥的形勢下,棉花很可能再次面臨短缺,而大力發展化纖產品則可以化解市場對棉花的需求,以解決棉花不足的問題。
新鄉化纖董秘王文新認為,棉花與化纖都屬原材料類,化纖產業的發展與棉花多少還是有關聯的,但關聯有多大,還不好說。
多方提升紡織業技術升級
紡織"十二五"規劃還提出重點開發新型紡紗技術與毛、麻、絲專用加工技術等。對此,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向記者談到:"在開發初期或將增加企業研發成本,對企業發展提出一定的挑戰。但是長期來看,對提升產品整體質量,多元化產品類別,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除了對紡織產品的技術提升,我國紡織機械仍舊是紡織業存在的技術短板。在紡織"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提及了關于新型紡紗設備、織造設備等關于紡織相關產品設備的開發。熊曉坤認為:"我國加大紡織設備的開發將進一步縮小我國設備和國際水平之間的差距。"
對于我國大型紡企的紡機進口現象,熊曉坤提出:"紡機生產企業可以選擇市場需求迫切、硬件投資低以及軟件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先行開發,逐步擺脫對國際進口設備的依賴,再通過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對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的把握,真正樹立國產品牌優勢,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