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另一家以生產新型非織造布設備見長的工程公司——大連華綸化纖工程有限公司改進型的多組分紡粘水刺超細纖維生產線前不久在廊坊新元無紡有限公司試車成功。該生產線在原有雙組分(丙綸+錦綸6)紡粘水刺工藝的基礎上,將一個模頭改為兩個模頭,實現了多組分組合+紡粘水刺新工藝。雙組分桔瓣型超細纖維生產工藝在國際上也只有少數國家可以掌握,其憑借具有技術含量高、生產工藝流程短、產品應用廣泛等特點,受到業內人員的廣泛重視,產品已經應用在高端醫用、衛生領域、高檔革基布基材、高級擦拭布、服裝服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大連華綸在原有雙組分的設備基礎上,研制了多組分工藝技術路線,為生產高檔超柔軟、拉力強的非織造布產品提供了優良的技術裝備。
趕超美日歐時不我待
目前,我國非織設備的創新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來說,高端產品的開發尚顯不足。中國紡粘非織造布行業協會名譽會長郭合信老先生曾對記者談道,由于我國不能生產某些高檔非織造布產品,因此,每年我國都要從國外進口十幾萬噸高檔非織造布產品,以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他說,雖然我國有800多條丙綸紡粘布生產線,但基本上都在生產同一品種,這也造成了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他認為,盡管我國非織造布設備發展空間很大,但是非織造項目的生產與建設必須轉變方式,具體來說,就是要向高、縱、深、廣四個方面轉變。比如,單機頭改成多機頭,單品種改多品種,生產功能化、差別化、多元化的非織造布,改變品種單一局面。“當前,世界前四十強非織造布企業,沒有一家是單品種、單機臺生產的。”郭合信老先生說。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十二五”期間隨著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在纖維加工總量中所占比例的逐步擴大,處于成長階段的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很快將被激發出來,這為非織造布設備制造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國非織造設備在自動化水平、設備精度、工藝實驗條件、質量可靠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了一家國外公司展出的非織造布克重在線自動檢測分析儀,它可實現在線自動檢測、調整非織造布克重、實現自控、保證產品質量。該產品雖然體積不大,但技術含量卻很高。像這樣的裝置,我國目前還不能自主生產,因此非織造布設備企業不妄自菲薄、而應該埋頭苦干,只有這樣,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趕上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才可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