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國際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大會,泰國橡膠研究院院長Suchin Maenmeun先生在大會發言中。
海南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一新在大會上致辭。
11月2日上午,由天然橡膠生產國聯合會(ANRPC)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承辦的第四屆國際天然橡膠大會在海南海口召開。來自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等的11個聯合會成員國政府代表以及全球從事橡膠產業生產、加工、貿易、研究等約300余名人士共同出席本屆產業大會。
天然橡膠國際市場行情向好
產業大會上,來自泰國、印度等國的天然橡膠政府科研機構專家均表示對未來天然膠市場看好。據泰國橡膠研究院院長Suchin Maenmeun先生在大會發言中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1年,全球天然橡膠的產區面積和產量均保持著上漲趨勢,預計到2011年底,全球天然橡膠產區面積將達到720萬公頃,平均產量則將達到1392公斤/公頃。
尤其隨著各國GDP的增長,天然橡膠的主要去向——汽車輪胎,正愈發呈現出強烈的需求。根據估算預測,在未來至少十年內,天然橡膠的種植量和產量仍將保持上行。
海南橡膠欲借股權合作“走出去”
中國目前的天然膠產量雖然只占世界總產量的6.8%,但卻是天然膠的消費大國,每年有80%的天然膠要依賴進口。目前中國國內橡膠產區基本集中在海南、云南和廣東三地,其中海南橡膠種植量占全國比重為49%,產量占51%,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橡膠資源擁有者和控制者。
海南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一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的現有發展趁勢,海南橡膠的下一步戰略就是“走出去”。
“對海南橡膠公司而言,它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應該有了一個很強的融資能力,具備了一個向外擴張的基礎和背景,那么下一步就是到云南去、到東南亞和非洲等境外去,充分利用并控制一些境外的天然橡膠資源。同時借助并購重組,來達到一個控制更多資源的目的,來保障我們國家天然橡膠這種戰略物資的安全性。”王一新說。
對于具體的“走出去”策略,王一新認為,直接去境外種植橡膠或辦加工廠是一個需要審慎決策的事情,海南橡膠極有可能選擇股權合作的方式來向外“擴張”。
“最好的辦法就是‘雙贏’。這個世界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之間必須是雙贏,雙贏才能和諧。所以將來在天然橡膠頭號產區東南亞,我們更多地愿意以股權合作的方式,大家捆在一起,來從事天然橡膠種植、加工、物流和貿易,就是說有錢大家一起賺。目前來看,這條道路很受歡迎,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比較重大的成果。”
而海南橡膠的這一合作策略,南海網記者也從全球橡膠第一大產量國泰國的政府人士處得到了佐證。泰國天然橡膠的政府機構RPIT的官員Picheat Prommoon表示,現在中國想要去泰國尋找土地直接種植橡膠非常難,一是可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即使有可使用的土地,面積也很小。與此同時,泰國天然橡膠林農民私有化為主的體制也并不利于外來企業控制膠樹種植。
天然橡膠企業呼吁商業儲備
天然橡膠作為一個大宗的國際商品,和石油一樣,會隨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產生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這對上下游市場都將帶來重大的利益影響。因此,如何規避價格風險也成了眾多天然橡膠企業的重要課題。在這一問題上,王一新主張以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和商業儲備的手段來平衡天然橡膠下游之間的利益。
“期貨、套保我們現在已經運用得相比較成熟,有相當比例的橡膠可以通過套期保值的方式來鎖定它的利潤,但這還只是從企業層面來講的一個方法,我們現在更多的是想呼吁建立天然橡膠的商業儲備。將中國的天然橡膠儲備交給我們這樣的企業來做一種商業儲備,當天然膠價格跌到一定的程度或跌到綜合成本以下時,就立即啟動這樣一種收儲機制。這樣的話不僅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特別對廣大的膠農更有利。對穩定天然膠市場非常有好處。”王一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