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意社數據顯示,75%的化工品種近期出現上漲,部分品種呈觸底反彈態(tài)勢。其中純苯、尿素、乙二醇居漲幅榜前列,周漲幅分別為2.59%、2.33%和1.55%。
記者了解到,下游經銷商啟動年前備貨,是化工市場價格出現反彈的原因之一。其次,12月1日發(fā)改委發(fā)布的上調電價方案,給燒堿、尿素等高耗能企業(yè)成本帶來較大壓力,廠家以上調產品價格應對,并沒有受到下游抵制。記者從江浙某氯堿一體化生產企業(yè)了解到,生產一噸燒堿的耗電量是2600度電左右,氯堿是650度左右,電價上調后,燒堿企業(yè)的單噸成本普遍有50元~100元不等漲幅,廠家向下游轉化成本的壓力較大。
再次,多個產品前期的“限產保價”行為也是導致市場回暖、價格整體上漲的重要因素。在純苯、尿素、聚合MDI等行業(yè)開工率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供需關系緊張后的提價行為也逐漸被下游接受。此外,部分化工產品價格上漲,還有外盤的影響因素。例如,乙二醇是在高價進口貨源的影響下出現價格反彈,鈦白粉價格上漲則是國際價格上漲和龍頭聯手提價的聯合作用。
生意社化工分社社長張明認為,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回歸,與下游石化產品正逐步達成新的平衡,全球流動性釋放的影響下,大宗化工商品有擺脫前期陰跌的走高欲求,但受制于終端需求不足,預計這種窄幅整理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除化工市場出現回暖外,近日紡織市場也出現回暖,其中滌綸POY、PTA等品種均出現價格反彈。在前期部分品種的停產因素下,化纖行業(yè)的整體供需得到改善。較為典型的是,11月PTA行業(yè)的限產計劃,對下游需求提振作用明顯。
此外,由于終端織造企業(yè)有節(jié)前的剛性備貨需求,滌綸長絲市場行情也由平穩(wěn)走向全面反彈。以生意社數據為例,滌綸POY單周漲幅已有2.58%。卓創(chuàng)資訊PTA資深分析師石英鋒告訴記者,12月上旬化纖行業(yè)產品銷售出現回升,聚酯等產品的前期高庫存被消化了很多,初步走出了前期傳導不暢的局面。
不過,對于化纖市場回暖是否會持續(xù),中國化纖協會秘書長鄭俊林持謹慎態(tài)度。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說,目前的價格區(qū)間內,多數化纖企業(yè)仍處于微利或微虧狀態(tài),化纖市場近期回暖,是前期部分產能停產后,供求出現改觀的結果,也是市場超跌后,下游需求的正常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