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2011年12月20日)緩慢走出經濟蕭條陰影的美國塑料行業繼續顯現出復蘇跡象,行業官員普遍對未來持樂觀態度。
美國塑料工業協會(SPI)主席Bill Carteaux在12月15日召開的媒體網絡研討會上說道:“相比美國其他的制造行業,塑料業的情況相當不錯。出口增長仍是最令人矚目的亮點。”
SPI的國際貿易高級總監Michael Taylor補充說,廉價的天然氣和美元的貶值幫助美國保持在全球塑料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研討會上,Carteaux和Taylor根據2010年的統計結果公布了一些證明行業現狀的重要數據。包括:
行業出貨額達3414億美元,在全美近17000工廠有876000名從業人員。
出貨量與2005年基本持平。
從業人員數相比2005年減少了將近24%。
新增資本支出相比2005年減少將近9%。
上述三項中不包括批發交易的數據。Carteaux和Taylor解釋道,由于遇到經濟蕭條,加上行業整合和通過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在塑料業從業人數和工廠數上有所減少。
其中全美塑料從業人員數最多的當屬加州(75800人),其次是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密歇根州和伊利諾斯州。
根據就業人員分布的密度來看,印第安那州排在首位,每1000個非農場雇員中有15.2人為塑料從業人員。其次是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肯塔基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美國全國的這一數字平均為6.8人。
行業官員稱,在全國就業分布密度排名中,康涅狄格州由于在塑料批發貿易上的從業人員數有所增長,從原先的第24位躍升至第15位。阿拉巴馬州由于塑料制造隊伍的擴大從第20位攀升至第16位,賓夕法尼亞州則憑借行業官員所說的“抗蕭條能力業務”從第15位升至第11位。
行業官員們表示,美國塑料業從業人員數自1980年來基本保持不變。在過去30年來,塑料業在實際出貨量和生產率上的增長每年均超過2%。
在2009至2010年間,美國的塑料出口攀升了24%以上,進口則攀升了23%。塑料出口占到美國2010年出口總額的將近5%。
美國塑料業在2010年實現了16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比2009年提升了將近28%。但是,根據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整個行業的順差主要來自樹脂類。而塑料制品、模具及塑料機械在2010年均為逆差,從2002年以來一直如此。
盡管塑料制品方面的貿易逆差仍非常大,但Carteaux表示,塑料機械和模具上的逆差“已經趨于穩定,未有進一步擴大之勢。”
2010年美國塑料業最大的五個出口目的地分別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國、比利時和日本。
對日本和韓國的出口相比2009年均大幅攀升了40%以上,而對臺灣、巴西和比利時的出口則增長了30%以上。
美國塑料類貿易最大的五個進口來源地分別是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德國和日本。
在2011年前10個月里,行業對外出口攀升了將近11%,進口增長了近10%。2011年的行業貿易順差有小幅擴大的勢頭。
Carteaux和Taylor還對最近美國與韓國、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給予了贊揚。Taylor說,這些協定的簽訂有望給美國塑料出口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總部設于美國華盛頓的SPI主辦此次網絡研討會主要是為了介紹其最新的“美國塑料業之規模和影響及全球商業趨勢”系列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