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針織行業的115周年。從今年初開始,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就一直強調,針織行業的發展要從高速向高效轉變,量的增長將不再是重點,增速適當放緩,轉而提高內在運行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
而經編產業作為針織行業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肩負著不小的重任。
產業集群優勢依舊
在前不久結束的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上,來自各經編產業集群地的代表首先對2011年各自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浙江紹興楊汛橋的經編產業持續保持著快速的產業升級步伐,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院校合作,以適用技術、高新技術對傳統的經編、印染、后續整理工藝進行著改造創新。目前該地區擁有產業研究基地15家,研發中心6個。截至11月,22個經編項目已經建成投產。預計2015年,該鎮的窗簾、窗紗產業將實現工業總產值210億元。
今年1~10月,福建長樂經編產業園通過提高企業的設計和營銷能力,同時大力發展經編機械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了94.1億元,同比增長48.5%。目前,長樂市政府正在規劃再建一個可容納機臺5000臺的經編產業專業園區。
江蘇常熟梅李鎮政府一直以來都積極推動經編產業的穩步發展。2011年,所實施的名牌戰略得到了顯著成效,在鼓勵企業創立和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時,也加強了該區域品牌的建設。目前,梅李鎮正在運作區域品牌商標的注冊,以及經編絨類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在未來5年內,梅李鎮預計銷售收入達10億元的經編企業2家,5億元的經編企業5家,1億元的經編企業10家,中國名牌產品1個。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以經編為特色,園區經編產業經濟總量占全國經編行業經濟總量的20%。今年1~10月份,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產值高達168億元,同比增長23%,預計全年將保持25%以上的增長。
從國內四大經編產業集群的總體情況來看,預計到年底各產業集群地經編產業的總體增長將保持在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