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價格欲漲乏力 企業收益不佳
數據解析:
2011年1~9月,紡織機械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48.47億元,同比增長34.15%;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72億元,同比下降11.08%;虧損面為10.65%,同比增加2.37個百分點;人均利潤為36764.90元/人,同比增長27.97%。其中,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17.31億元、9.27億元、7.55億元,三省利潤總額占全國紡機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為70.42%。
記者述評:
今年紡機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34.15%,這與銷售額的增長有直接的關系,并不能說明企業的效益好。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特別是棉紡設備生產企業事實上是豐產不豐收,有些企業甚至虧損。
從去年到今年,國內CPI指數持續攀升,人工成本、機物料、煤電油運價格樣樣上漲,而唯獨紡機產品孤獨地堅守著原本就不高的價格。其實,紡機企業也不是不想漲價,今年初,當紡機企業訂單多得做不過來的時候,也曾商量著要集體漲價,但是隨著紡織市場由暖轉冷,漲價的事也就暫時擱淺了。事實上,即使紡織市場依然像去年一樣火暴,紡機產品漲價也未見得就能實現。同質化競爭是導致紡機產品價格漲不上去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我國,生產同一類紡機產品的企業至少有二三十家,而且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大多雷同,缺乏個性。而紡機企業為了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不但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格,其結果就是導致紡機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地被擠壓,利潤率甚至降到了5%以下,遠遠低于機械制造業的平均水平。
豐產不豐收,這是一個令全行業都感到心痛的老問題。現在看來,想要通過降低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也是非常被動的;主動的做法應該是順應紡織發展潮流,開發和生產紡織企業需要的主效、節能、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青島紡機自動絡筒機的價格之所以能上漲20%,就是因為國內自動絡筒機技術成熟并能形成批量生產的只此一家,他們有理由掌握價格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