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投資方對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擔憂和融資困難的加劇,今年全球化工經歷了并購交易的高歌猛進之勢之后,2012年行情預計將有所滑坡。
實際上今年下半年的勢頭便有所走弱,雖然收購交易市場氣氛良好,但交易資產有限。
由于經濟局勢前景動蕩以及高產融資市場的困境,化工市場并購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其頂峰期已成為過去時。并購交易數量已明顯減少,每季度都在下跌。
Young&Partners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彼得·楊(peter young)分析認為,在今年第三季度公開的并購交易股價為640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總量為390億美元。雖然前3季度的并購交易勢頭強勁,但由于歐債危機持續,又一輪經濟衰退可能降臨,交易量每季度都在下跌。在今年第三季度公開的16宗并購案中,總金額為113億美元,遠低于第二季度23宗的340億美元。而且減少的趨勢并沒有停止,自9月底到11月中旬,全球僅有5宗共計5.06億美元的并購交易完成。歐債所帶來的陰霾壓制購買方,使其推遲交易活動。
2011年金融買家面臨的收購交易挑戰最為巨大,今年前3季度化工并購交易市場中,私人股本公司份額已從2010年21%下跌至5%。
2011年亞洲和歐洲市場公司間的交易進一步推進了并購活動,中國扮演了領銜角色,批準了一些較大的交易活動。中國藍星以20億美元收購了挪威二氧化硅廠商埃肯,中石化以10億美元收購了瑞士英力式煉油公司50%股權。
雖然亞洲市場收購活動活躍,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金鉆四國)進行的超過5000萬美元的交易于第3季度有所走弱。
中國跌幅最為明顯,與2季度相比起交易量和交易額已下滑55%。中國經濟漲幅會有所下滑至低于雙位數。
由于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走軟以及中國政策問題(如經濟增長率達到7%),這些都對經濟增長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經濟恢復仍在繼續,雖然經濟有可能再一次衰退,戰略性投資者希望能充分利用并購機遇。除非會有重大的經濟危機,預計2012初并購量會走弱,但總體局勢依然樂觀。化學廠商已做好應對金融流動性危機。
2009年第1度化工行業已從低迷態勢有所回升,盈利能力已恢復至2008年中期最高水平。
但第3季度股價的高企使交易量有所下跌,而第4季度銀行債券限量發行加劇了走弱趨勢。
許多銀行人員表示,雖然并購活動的有所走緩,但化學資產的購買需求依顯強勁。
場內人士促成交易的愿望強烈,此外企業擁有大量現金,而且杠桿水平較低。公開的拍賣越來越少,更多的是一對一的協商。購買愿望依然強勁,但缺乏機遇。即便擁有較大資產負債的公司也無出售意向。
2011年上半年,受場內人士對后市預期樂觀支撐,包括公開交易在內的市場交投良好。其中有美國藝康化工收購納爾科,杜邦收購丹麥丹尼斯克。
據業內人士分析,2012年可能有更多類似規模的較大并購,但是在全球情勢變得更穩定之前,可能不會出現真正的并購操作。
北美的頁巖氣現象,加深了市場人士對化工制造復蘇的信心,激起更多的購買興趣。
場內人士對北美市場的化工行業發展信心十足,未來幾年,化工行業很有可能一掃過去10年地頹勢,熱熱鬧鬧地來次市場復興。
和歐洲及亞洲市場相比,美國市場低價能源和原材料的優勢足以抵消其人力支出。北美產品將有可能可能出口到世界各地。
Prince Ridge集團投資銀行總經理兼財政聯席主管Leland Harrs表示:“公司資本充足,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金融投資者也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預計2012年交易狀況良好,基本沒有很大的波動。”
因為許多私人股權投資企業的資產即將超過持有期,所以這些企業可能明年會被收購或兼并。
評級機構Oppenheimer預計將在首次公募上公開私人股權投資企業的化學資產:“私人股權投資企業可以選擇通過公開市場籌集股本權益。”參加首次公募的化學公司包括美國邁圖高性能材料公司和MacDermid公司。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減速,而歐洲債務危機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買賣雙方對后期市場的看法成為短期內阻礙并購活動的主要因素。
伊士曼發展與戰略部門的副總裁Damon Warmack表示:“步入2012,,賣家希望出售更多,而買方則在大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降低預期收入,這使得買方雙方之間詢盤報盤差距也隨之拉大。”
今年年中貿易下跌,對并購市場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PrinceRidge債務資本市場的負責人Michael McGovern指出美國債務限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同樣抑制了債務市場。韋倫氏集團的Zachariades則表示道:“由歐洲債務危機和其他宏觀經濟負面因素引起的市場恐慌度即將在化學行業消失。2012年化學界的并購活動仍將保持強勁,并購活動將成為集團和私人股權投資企業首選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