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美國用一個夢想的未來拯救了農業。農作物價格高、利潤好,農田的價值也創歷史新高,產量也幾近打破紀錄。
“歷史上,農業向來是資產比例高、現金流低、利潤小的行業,但如今我們是資產比例高也利潤高的行業。進入了美國農業的黃金時期”大衛·科爾(David Kohl),弗吉利亞科技大學農業經濟終身教授這樣說道。
“這是一個超級循環圈。在過去100年,共發生了四次。”科爾在一個年度會議上說。
那么如何才能讓當前的繁榮景象持續下去呢?經濟學家通常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是美國農業繁榮的主要推動力,因為在這兩個國家,上百萬饑餓而又富裕的消費者等著購買從美國出口的玉米。
但是,近幾年消費者的成分卻發生了大的改變,起源便是當前社會對乙醇的強烈需求。這種以酒精為基礎的燃料,在過去的近10年,是美國玉米消費的主力軍,同時也是促進近些年農業繁盛的主要原因。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同時也可能是玉米價格上揚、農民收入增加的最大的因素。”
在這其中,政府政策導向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007年美國能源法規定在2015年前,需要生產出150億加侖再生乙醇,來支持美國的能源獨立。這些再生燃料將與汽油混合使用。
鑒于玉米價格飆升,玉米農田也在升值,其他的農作物價格也在適當的上揚過程中,為了保證農民們不會全都放棄目前的營生,轉而種植玉米,各種經銷商會主動購買所需的糧食,農民們只需要精心種植農作物。
“當前很多人開始將大量資金投入農田,人們相信玉米價格會持續保持強勁的狀態,而當前在某些地區,土地價格已經上升至9,000美金甚至10,000美金一公頃。”
“但是玉米價格會持續強勁嗎?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乙醇的價格會繼續強勁嗎?如果不是,那么農作物繁盛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根據相關專家分析,從當前形勢來看,影響乙醇價格的關鍵在于原油價格,只要原油價格保持高漲的姿態,那么對于乙醇的需求將會持續下去,從而可以推斷當前農業繁盛不會是一個一碰即破的大泡沫。
很多投資者,包括乙醇制造商,認為乙醇產業仍然處在一個勢頭強勁的狀態。相關人士認為,如果放開市場,乙醇產業會發展更加快速,因為在自由市場競爭下,玉米的價格會隨之降低,而玉米是制造乙醇最大的成本支出。
不過雖然玉米價格下降有諸多好處,但是仍不可忽視政治力量對農作物價格的影響。相關產業人士表示:“乙醇產業對美國農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小城鎮提供了高薪工作,讓很多離開農村的人才重新回歸故里,建設當地社區。”
同時他還認為玉米價格下降將會給目前所有受惠于農業繁盛的農民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他也表示,相比30年前的農業泡沫經濟,當前的農民具有更高的抵抗力來應對任何的泡沫經濟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