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有新突破
在2010年,我國的應用及應用基礎研究也取得了極其重要的進展,在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煤制乙二醇”等產業化示范裝置的平穩順利運行和成功試車投產,標志著我國煤基能源化工產業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煤基化工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對于實施我國以煤代油戰略、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大型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是太陽能和風能等新型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對于安全用電也是極其重要的。繼先后研制成功 650Ah的鈉硫儲能單體電池和全釩液流儲能電池之后,作為國家電網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一部分的100kW/800kWh鈉硫儲能系統和“太陽能光伏發電—5kW/50kWh液流電池儲電”聯合供電系統,已分別成功啟動運行和實現了連續無故障安全運行。這些成果的取得是產學研合作機制的一大創新。
納米材料綠色印刷制版技術在成功建成中試線的基礎上,開展了進一步的產業化開發,其成功將對推動印刷行業的技術轉化、實現快速環保印刷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國際學術影響力明顯提升
我國化學科學的發展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發表的論文屢屢被作為熱點、亮點、頂級十佳論文等給予評述。特別是2010年,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RSC)、《先進材料》、《配位化學評論》和《亞洲化學學報》等都為紀念北京大學化學研究與教育百年而出版了專集;《先進材料》還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集。
另外,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化學家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出任副主編等要職。
僅以高分子科學領域為例,就有6種該領域最著名的期刊由我國內地的化學家擔任副主編。還有近年來,國際著名期刊約請中國化學家撰寫特邀論文的情況屢見不鮮,據對影響因子在10以上的7份專門刊登綜述論文的著名期刊統計,僅2010年前7個月就已經發表了中國內地科學家的綜述論文68篇,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新紀錄。
2010年夏天,美、英、德、日等國化學會都派出了高級別的代表團到會參加了在廈門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7界學術年會,共同見證了中國化學會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盛典,并主動表示希望加強合作。目前,中國化學會已先后與他們簽訂了合作協議或合作框架意向書等,使合作進一步制度化并推向深入持久。
所有這一切都是國際化學界對我國化學家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國化學科學的學術影響力明顯提升的力證。
2011年,我們迎來了“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也是聯合國的“國際化學年”。我們將圍繞國際化學年的主題“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增進公眾對化學的認知和了解,提高年輕人對化學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化學未來發展的熱情。
我們一定要繼承老一輩化學家的優良傳統,以更踏實的工作、更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充滿激情的斗志,積極做好“十二五”的規劃和各項工作,更進一步提高我國化學科研的原始創新能力,為化學科學的不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作者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