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業歷程:波浪式跳躍,處于上升周期
1、國際玻纖行業受經濟周期影響,波浪式上升
玻璃纖維從1938年誕生至今,已經脫離傳統的玻璃工業母體,成為一個嶄新的獨立工業體系。縱觀玻纖工業發展史可以看出,玻纖工業始終是波浪式起伏發展的。
二戰期間,隨著玻璃纖維和玻璃鋼應用于防止彈片刺傳的油桶、雷達罩等戰爭設施,玻璃鋼研發和應用加速發展。1958年,窯池拉絲法的投產,極大地促進了生產。1987年-1989年曾出現全球性玻纖供應短缺,帶動了產量猛增。隨著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1990-1991年,連續兩玻纖經濟衰退。隨后全球經濟好轉,玻纖工業開始恢復,1994年玻纖產量連續4年大幅上升。1997-1999年,受東南亞經濟危機牽連,全球玻纖工業發展緩慢。度過IT行業不景氣及美國“911事件”的影響后,全球產量著8%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再一次使玻纖行業陷入困境,各大公司庫存積壓,多條生產線停產。2010年,經濟復蘇勢頭顯現,玻纖行業有望迎來又一次高增長。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2、寡頭競爭格局加劇,玻纖重心向中國轉移
玻纖生產窯池建設初始投資大,回收期限長,大量中小企業被擋在了門外,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一方面,以巨石集團為代表的企業不斷新建生產線,擴大產能;另一方面,企業收購與兼并,加速市場整合。
近年來,大型玻纖企業不斷通過收購、兼并調整企業結構,以適應國際玻纖行業新格局。2007年底,當時世界玻纖前兩大生產商合并玻璃增強纖維和復合材料部門,成立OCV公司,更使得整個玻纖行業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全球玻璃纖維生產商主要為巨石集團、OCV、重慶國際、PPG、JM、泰山玻纖等。其中,國內三大生產企業占到全國產量的70%,占全球產量的35%左右。全球前五家企業占到65%。由此可見,全球玻纖行業害羞競爭格局日趨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玻纖生產區域格局明顯改變。長期以來,玻纖生產中心集中在歐美地區。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轉移,中國玻纖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7年,我國玻纖產能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玻纖生產國。
3、國內玻纖迎來政策利好
2010年9月,國務院審議并原則能過了《國務院關于回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其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其中,根據當前我國社會對新材料的定義和劃分,新材料包括金屬新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三大類。可見,玻璃纖維作為新材料,將成為我國著重扶持的重點行業,行業將持續穩步向上。
4、可替代性極強,應用不斷擴展
玻纖作為性能優越、替代范廣的新型材料,適用于國民經濟、國防軍工等各個領域。目前,發達國家的玻纖消耗量很大,美國、日本等國人均年消費量達到4.5公斤,而我國僅為0.6公斤,內需提升空間非常可觀。
以汽車領域為例,我國汽車領域玻璃纖維尚未普及(主要用于卡車上),而國外商品車與卡車均已大量使用。玻璃纖維在汽車外殼、儀表盤、底座架等設備中的應用將極大地推動玻纖在國內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