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世紀亞麻業流傳的美談,也是1985年~2000年十五年間,黑龍江省亞麻業鼎盛時代的寫照。然而近年來,由于產業政策滯后等原因,黑龍江省亞麻業急轉直下。與此相反的是縱觀全球市場,亞麻制品因具有高雅飄逸、吸汗通透、涼爽舒適的特點在歐美等國廣受歡迎。在國內市場中,受“健康潮”、“綠色生態潮”的影響,亞麻市場方興未艾。舉步維艱的龍江亞麻行業,背后站著的是幾十家大小紡織廠、百余家原料廠、六七百家紡編廠和眾多的麻農。近幾年來,省委、省政府對黑龍江省亞麻業非常重視,人們也在期盼龍江亞麻業重整旗鼓,再展雄風。
近日,記者就如何振興龍江亞麻業采訪了省紡織總會亞麻分會會長王玉峰。
問:黑龍江省亞麻業最輝煌的時期是在1985年~2000年,在這十五年期間,亞麻業的情況如何?
答:在1985年~2000年期間,全省有大型亞麻紡織廠12家,國有亞麻原料廠21家,鄉鎮企業超百家。亞麻得到了空前開發和綜合利用。從研、種、加到產品高、精、尖,亞麻基本形成了一條產業鏈。當時黑龍江的亞麻水平,就代表中國亞麻水平。黃金時代,全省年平均播種亞麻面積100多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80%多,年產亞麻原莖高達40多萬噸,占全國8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農民種亞麻得到甜頭,全省原料企業家家贏利。
問:從2000年以后,黑龍江省亞麻業急轉直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黑龍江省亞麻業目前狀況如何?
答:一句話,產業鏈脫節,首尾失和。其病因體現在:種植的政策上,亞麻無任何補助,而亞麻的種植成本卻在不斷攀升,經濟作物不再經濟,農民無心種植;亞麻加工企業方面的情況是,企業不少,但都是單打獨斗,形不成合力;從全省亞麻行業管理上看,黑龍江省曾組建省哈麻集團,旨在對行業實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扶持,但此舉不久便夭折了。2000年后亞麻分會的行業管理職能弱化,亞麻企業私營強化,企業各自為戰,隨生隨滅,原料企業尤為明顯。由于農民不再愿意種植亞麻,導致企業吃不飽,效益差,又拖欠麻農麻款,年復一年惡性循環。現在開工的企業為解生產燃眉之急,紛紛搶購進口麻;起初吃得挺香甜,但近年來,多數廠家叫苦不迭,“老外”兩頭堵,進口麻價格攀升,而亞麻紗布出口價格節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