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醒
危害: 省質檢院的專家提醒說,消費者在購買面條時要看外觀聞氣味。在食品中添加過多的添加劑,可能會引起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甚至癌癥。
識別:專家提醒,在購買掛面等面食時,可以通過外觀和氣味來辨別其是否添加了過量的成分:從顏色上看,質量好的掛面是乳白色的或略帶黃色,而添加了增白劑的產品則是雪白或慘白色;沒有增白劑的掛面有一股面粉固有的清香氣味,而使用增白劑的掛面淡而無味。
而食用面條時,如果發現煮熟后特別筋道而且顏色很白,那就要當心了,可能碰到“加料面”了。
現存問題
沒有衛生許可證 面條作坊陷管理真空
記者昨天在對市場調查后發現,大家深愛的小作坊面條竟然面臨管理真空:這些店不僅多數沒有衛生許可證,而且生產的面條是否安全合格,完全得靠老板的良心了。
正規廠家的掛面質量不錯
據了解,南京地產品牌面條最近一次出問題還在2004年。那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中,國家質檢總局在抽查中發現,四種掛面的化學增白劑嚴重超標,其中南京創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兩種規格的“壽桃”牌掛面——蕎麥面(規格481克/包)、家常面掛面(規格500克/包)就在其中。
不過記者了解到,被抽查的基本上都是地產面條生產的正規廠家;從抽查結果來看,質量還不錯。
市場里的面條作坊衛生沒人管
不過,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在相關部門的抽查公告中,很少提及街頭巷尾的零散面條作坊小店。
一位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京面條小作坊的衛生條件根本無人管,而且面粉質量、添加劑含量、成品指標也缺乏必要的檢測。
在城東富麗山莊旁邊的一家面條銷售點,記者看到,這里的面條都是散稱的,沒有任何標識,面條的成分消費者也都不知道。
讓記者感到憂慮的是,在被調查的10家賣生面條的小店中,竟然有8家沒有衛生許可證,而有證的兩家現在也已經過期。老板們表示“不是不想辦,而是辦不下來”。
昨天下午,記者分別致電南京市工商、衛生和質監部門,果然沒有一個部門表示對面條小作坊負有管轄權。因為在各部門看來,這種“前店后場”的特殊經營業態,都在《食品安全法》生效之后,脫離了自己的管轄范圍。而根據他們內部掌握的信息也顯示,不僅僅是面條店,就是“燒餅店”等前店后場的模式,衛生許可證都被“要求”暫緩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