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交易市場的時間窗口已開
2011-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天然氣 能源機構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由于其相對清潔性以及經濟性,天然氣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空間不斷擴大,交易流量迅速增加。
據專家統計,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速達2.85%,其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增長迅猛。
今年中國西氣東輸三線開工,川氣東送項目已投入商業運營,天然氣戰略儲備也正在籌建中。
據中石油下屬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2011年全年中國天然氣的產量將實現11%的增長,達到創紀錄的1050億立方米,同期的消費量將達到1300億立方米。然而,國內的天然氣交易市場與歐美成熟復雜的天然氣交易體系相比更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長期以來,國內所采取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可以定性為成本定價,但具體操作起來又變成了上、中游國家定價,而下游由地方定價。下游的地方天然氣市場定價很不均衡,有些地方加價過高進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區域性壟斷。國家發改委一直在探索天然氣價格定價的改革方案,為了縮小國內天然氣價格與國際價格的巨大價差。
歐美天然氣市場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天然氣期貨市場,另一部分是天然氣現貨市場,兩部分相輔相成,共同決定天然氣產品的買賣價格以及市場走勢。
在歐洲,目前有若干流通性很強的場內天然氣期貨合約,比如說英國天然氣期貨合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合約等。其中,英國天然氣期貨起始于1997年7月,其合約包括日合約,月合約,半年合約以及季度合約。這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月合約,它是連續的單日合約,每次都會在前9、10,或11個合約月份中掛出。
每個月,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都會在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發布天然氣的平均井口價格以及關于這個價格的預測。它還會在它的年終展望中發布這些價格信息以及近來天然氣開采技術的進步情況。各大金融機構,能源公司以及中小投資者根據EIA或者其他研究機構的報告或者從各種途徑獲得的信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以實現套利以及抵御天然氣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等目的。
與期貨市場相對應的就是天然氣的現貨市場,一般來說,一個地區在遠期天然氣合同的交割期間,天然氣的現貨價格以遠期合同的交割價為基準;如果遠期合同期滿,交易商將根據這個特定地區前一天的供給需求狀況以及天氣等因素對天然氣現貨進行交易,最終將市場上所有交易的價格進行平均可以獲得一個基準價格。
這種金融期貨市場與實物現貨市場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天然氣產品的定價更加合理,也有助于交易商有效通過金融工具規避天然氣價格波動的風險。從這點上來看,中國目前需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天然氣期貨交易市場,并繼續推廣現貨市場的改革,以為國內能源公司規避風險,增加流動性提供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天然氣期貨市場的建立對于中國的能源市場還有更加深遠的戰略意義——獲得天然氣的定價權。
現階段正是國際天然氣價格的低迷階段,也是中國考慮在“十二五”期間,通過推出天然氣期貨場內交易,打造中國天然氣期貨交易指數以獲得天然氣定價權的難得機會。
根據國際權威能源機構的預測,在未來20年內,天然氣將取代石油成為全世界消費量最大的支柱能源,而能源是中國繼續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如果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把中國的天然氣價格指數建立起來,必然可以加強中國在未來國際天然氣交易中的話語權。而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天然氣內需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將明顯上升,這時,基于人民幣定價的天然氣金融工具,將是重點。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