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從源頭蔓延到成品
三鹿奶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網(wǎng)上曾風傳過一個段子:
企業(yè)說:不關我事,是奶農(nóng)的責任。
奶農(nóng)說:不關我事,是奶牛的問題。
奶牛說:不關我事,是草的問題。
最后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草,草只能委屈地說:不管我事,都是土壤惹的禍。
“其實這說明一整條食物鏈下來都出了問題。”該中心生化室主任說,“從源頭來把關,就要從第一步開始。如果土壤和水不受污染,喂的草合格了,牛就合格了,按照這個步驟走,牛奶自然也就合格了。”
據(jù)介紹,最初,食品的不安全問題源頭是從飼料開始的。像水解蛋白粉、皮革粉、三聚氰胺這些物質,最早都添加在飼料里面,給動物吃。飼料的成分有豆粕、魚粉、玉米面之類,其中魚粉最貴,一噸要1萬多元。因此,在魚粉里摻假,能獲得最高的利潤。動物吃了含添加物的飼料之后,不能消化這些物質,毒素沉積在肉里面,人再吃了它們的肉,就轉移到了人身上。
后來,有關部門加大了對這方面的打假力度,于是,造假的趨勢就從原來在飼料(源頭)里面添加,轉移到直接在產(chǎn)品(終端)里添加,這樣從成本上也更劃算。尤其是造假者掌握了水解技術后,很多物質都可以在水解后添加進食品。比如“皮革奶”,造假者用的皮革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下角料,水解成蛋白的成本也不高,造假成本極其低廉。
還有一種造假,讓人啼笑皆非。比如生化室經(jīng)常接到消費者要求,檢測其購買的燕窩的真?zhèn)巍Q喔C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唾液酸的特殊成分,而現(xiàn)在市場上有些假燕窩,只是做成燕窩的形狀,里面的唾液酸含量為零。
“消費者自己也要有理性的認識。”該中心業(yè)務科負責人表示,“經(jīng)常有消費者要求我們對其購買的保健食品進行檢測。保健食品介于藥品和食品之間,它并不保證功效。我們只能根據(jù)配料清單,做成分檢測,至于能不能達到什么功效、有沒有用,消費者就只能吃了以后自己體驗、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