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礪實現大飛躍
“紗線展舉辦到現在已經是第八個年頭,回首發展歷程,可以說勢頭迅猛、成就斐然。”薄廣明回憶說,2003年第一屆紗線展在北京舉行,起步可謂艱難。當時只有40家企業參展,展區面積不過四、五百平方米,產品覆蓋面還比較窄,種類相對較少。經過八年的歷練,本屆紗線展參展企業已經達到近百家,展出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可以說,紗線展已經走向成熟,參展范圍逐漸廣泛,外商人數逐漸攀升,展會上產品、市場信息的傳導和流通很快,已經成為全世界紗線新品展示、交流的重要平臺。
化纖行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屆紗線展上,化纖企業參與積極性都很高,本屆展會也不例外。本屆紗線展,化纖企業有20多家,這些參展企業很多是老展商,比如吳江新民、金輝、恒力幾乎每年都參加紗線展,并且每次參展都要帶來自主研發的新、特產品。
以本屆紗線展為例,恒力將會集中展示企業生產的差別化滌綸工業絲。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粘膠行業的知名上市企業,產品覆蓋化纖全產業鏈,每年參展也都會帶來一系列新、特產品。此外,雙良氨綸、浙江美絲邦也紛紛帶來了自己的新產品。薄廣明表示,這些新產品反映了當今我國化纖工業科技攻關的最新進展。
差別化發展是未來趨勢
談到化纖工業的未來走向,薄廣明指出,差別化是化纖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他分析說,目前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化纖生產大國,數量、規模穩居世界前列,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長期以來化纖常規產品占了市場的大頭,高、精、尖的高檔差別化產品卻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與此同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產品的差別化水平、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尤為重要。
薄廣明介紹說,歐美發達國家的化纖企業非常注重化纖產品的開發,每年生產品種可達100種以上,且每個品種的生產都不超過總產量的5%。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所研發的高性能差別化纖維,已達到超仿真化纖第四代水平,而我國大部分差別化纖維仍停留在第二代水平上,在差別化纖維的內涵上也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他表示,應該正視我國在化纖差別化發展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奮起直追。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曾指出,化纖差別化發展的方向主要包括四方面,即高性能差別化、超細旦化、功能化、復合化,高性能差別化主要是指開發“五仿”纖維(超仿棉,超仿毛、絲,超仿麻,仿真皮),達到超性能、超仿真的目標。據悉,目前我國化纖產業差別化水平已經接近50%,進入“十二五”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將進一步引導廣大化纖企業走差別化發展之路。
目前,民營化纖企業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規模上都占據了我國化纖產業的大半壁江山,今后化纖差別化發展必然要依賴這些企業的努力,同時也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協調作用,兩者交相呼應才能真正提高我國化纖差別化水平。化纖差別化水平的提高不僅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也有利于整個化纖產業的整體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