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業家James Fiocchi悠閑地坐在他在東莞的模具生產廠的辦公室里,坦言說,過去幾年他的職業生涯實在是一場瘋狂的冒險。
2005年的時候,他和兄弟John在芝加哥經營的塑料企業在經營上出現了大問題,迫使人到中年的他們不得不為挽救企業四處尋找出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獨具慧眼的Fiocchis兄弟在中國東莞建造了一座工廠。
但是,無論是計劃使然,還是歪打正著,兄弟兩人相信他們找到了企業利基,成功吸引到了那些希望降低模具成本和到海外采購的美國注塑企業成為他們的客戶。
在此背景下,他們建在東莞的鳳平塑膠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規模迅速壯大,員工數從2007年的20人增至今天的200人,年銷售額也從2009年的100萬美元增至去年的500萬美元,預計今年將實現大幅銷售增長。
現年49歲的James說道:“我們的經營模式頗有競爭力。我們以十分優惠的價格出口具有美國品質的模具。”
該公司有意在未來六個月實施擴張計劃,現正考慮在2009年底投入使用的85000平方英尺廠房的 當然,鳳平公司在中國生產供出口的模具這種經營模式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外國公司和貿易商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從事這類業務,由此在美國制造業界對中國產品的價格及質量引發了長久的爭論。
然而,如此快速且大手筆地在中國投資建廠并不在兄弟兩人原先設定的人生40歲規劃之列。
他對前來采訪的本刊記者說道:“如果幾年前,你問我‘3年后你會到哪里發展業務?’如果你說我會坐在東莞工廠的辦公室里和你交談,我一定會認為你是瘋了。”
在當初創立外商獨資的鳳平公司時,他們對中國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早在十幾年前,兄弟倆就開始到中國采購模具和塑料零部件,供應給他們的父親在30多年前在美國伊利諾斯州LakeBluff創辦的塑料企業。
但是從大約2005年的時候開始,中國供應鏈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使這家美國公司幾乎瀕臨倒閉的邊緣。
一方面,作為他們最大供應商的一家中國公司被一家德國公司收購了。對于兄弟倆面向廣大利基市場所從事的小批量專門化的塑料生產,德國方面并不感興趣。
另一方面,他們的交貨推遲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許多中國供應商都提高了供貨價格。
兄弟倆的公司生產各類不同的塑料封蓋產品,應用的產品從快餐店的得來速式窗口和開礦機所用的安全設備等。由于其生產批量太小,大部分中國工廠都不愿意接這么小的訂單。
一開始他們設法在中國聘請自己的管理人員,代為監管公司所有的575種注塑模具和1200種定制嵌件的生產。但由于難以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別無選擇的他們只能自己親自出馬。
于是他們花了數月的時間把原本分散在中國各地的工廠生產的自家的模具收回來,通過在中國塑料業多年建立起的關系網,招聘到了所需的管理人員和員工。
經過兩年多漫長的過程,在設立起全資外企法律架構后,2007年底兩人終于在華南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小工廠。
工廠在第一年里一直生產他們自己的封蓋產品。但由于還剩有一些模具生產能力,加上應芝加哥當地制造企業的要求,這家工廠在2008年底開始在封蓋產品的基礎上新增了模具生產。
兩人回憶說道,從那時起他們的模具生產業務迅速發展起來,有90%以上的模具被出口到歐美市場。
他們生產的模具被用于生產寶馬汽車的音響外罩,被用來制造通用電氣公司運輸設備的零部件,作為他們最大模具的一種16000磅重的32腔模具還在醫療領域得到了應用。
Fiocchi說,公司現在希望加大高技術含量的生產,正在考慮生產用于工業自動機械的機械臂終端模具。
對于兄弟倆來說,在中國建廠使他們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變化。兩人輪流奔波在中美兩地,一人留守在美國照看兩人的孩子們。他們還在工作之余努力地學習普通話。
John(左)和James Fiocchi兄弟倆在東莞工廠車間
兄弟倆在東莞工廠內為自己和賓客都留有專門的住處,緊挨著員工宿舍,有時他們還會帶著一群員工在華南地區做短途駕車游,這一新的休閑理念正在中國日益發展的汽車文化中嶄露頭角。
他們還特意從美國訂購了三臺Weber烤爐,每周與員工們一起到野外燒烤聚餐。
JamesFiocchi說:“我們熱愛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成功實現了向亞洲市場的過渡,這是足以改變一生的寶貴體驗。在中國打拼并非想像中那么容易。我和John兩人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你稍不留神就會一敗涂地,你得在什么地方跌倒什么地方爬起來,然后你可能又再度被擊垮,一腳被踢出市場。你必須一次次重頭來過,永不放棄!
他說:“如果你準備好承受這種種的挫折,你定能干成一番事業。”
他說,他們公司的經營戰略之一是讓員工薪水比市場價高出20-30%,這使其比其他華南地區的工廠較少受到勞動力短缺的影響。他透露說,經在職員工的推薦,公司在春節過后又錄用了10名新員工。
他說:“我們的用人原則并不是誰的價格最低就聘用誰。我們不是一家有50000人的大工廠,不會因為每小時多付兩美分就會賺不到錢!
在接受采訪時,JamesFiocchi承認說,他們的公司還未針對未來五年制訂明確的發展規劃,因為在過去幾年里發生的變化實在太多了。
他說,鳳平公司現在沒有背負任何債務,而且隨著希望減少模具成本的海外注塑企業的增多,給他們帶來了穩健的發展機會。
他坦言說,隨著更具成本優勢的中國產模具對美國的出口日益增加,這些模具的“中國價格”已成為美國模具制造業的痛處。
但在他看來,鳳平公司不僅為中國的員工提供了良好的薪資待遇和發展機會,同時也為美國社會創造了利潤,而不是只讓亞洲市場從中獲利,對提升美國制造企業的競爭力也是有幫助的。
他說:“我這么做是否在損害美國的利益?不,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我開創了一種值得其他美國企業效仿的全新的經營模式。美國企業可以來到中國,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像我一樣在這里創業,一切都有成功的希望。在中國你一樣可以賺大錢,讓你的企業快速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