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記者:2010年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年均增長7%。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以及“十二五”經濟發展預期?紡織服裝行業在“十二五”期間會怎樣發展?
王天凱:“十二五”時期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與“十一五”相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這表明國家經濟將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增長,國家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一個重要指標,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這顯示政府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將更多成果惠及民生的信心和決心。
“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形勢將出現新變化和新特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這是中央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方位做出的基本和科學的判斷。因此,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推動我國經濟和紡織服裝業平穩健康向前發展。
毫無疑問,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情、世情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
就國內來看,雖然我國發展中仍存在不協調、不平衡等問題,但是改革開放30年為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條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我們經濟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新時期,國內政治局勢穩定,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轉移持續穩步推進。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社會和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國際來看,雖然國際金融危機令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但是世界各國都把振興實體經濟,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新能源作為調整的重點,與中國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當今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向縱深方向發展,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的主流,世界各國與中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意愿進一步增強,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綜合而言,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向好勢頭,為我國紡織服裝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不斷提振著行業信心,因為最終決定行業發展的是市場。所以,我們沒有消極和悲觀的理由。“十二五”是我國由紡織服裝大國邁向紡織服裝強國的關鍵時期,只要有市場,我們就有信心迎接各種挑戰,化解行業發展中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各種風險,促進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記者:紡織服裝業是市場競爭充分的行業,對于調整結構,政府應該如何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