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3月10日)午后,丁酮市場觸底反彈,華東市場下跌至10500元/噸后迅速回升至10800元/噸。市場價位跌至多數市場人士心理底線,采購心態開始復蘇。加之廠家報出大噸位出口計劃,市場應聲上揚。
市場開始出現回升跡象同時,日本地震助力市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部海岸發生7.9級強震,并引發海嘯。但美國地質勘探局稍後稱,該次地震震級高達8.8級。此次地震對千葉和鹿島的裝置影響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丁酮裝置-日本丸善17萬噸丁酮裝置位于千葉縣境內。丸善官網宣布,受地震引發當地煉油廠爆炸,及核電設施泄露供電不足影響裝置處于停工狀態,后續何時恢復開車尚無明確定論。
這不由讓人想起,2011年初,丁酮價格復蘇同時撫順廠家裝置意外給力市場。丁酮市場兩次復蘇都有不可抗力因素助推。
日本地震對整個化工產業影響巨大是無可厚非的,對與丁酮產業影響更是深遠。卓創資訊觀點認為對丁酮影響基本按照短線、中線、長線可分為三個階段:
短線-裝置大面積停車助推市場
日本丸善17萬噸丁酮裝置,東燃4.5萬噸丁酮裝置以及出光4萬噸裝置均已處于停車狀態。即便裝置本身未受影響,但煉廠大面積停工原料供應緊張以及電力供應問題將在以后一段時間影響裝置運行。日本如此巨大的丁酮產能除本國自用消耗外,膽量出口遠洋及近洋東南亞、印度等地區。地震影響裝置停車后,日本國內需求基本暫停,但出口缺口尤其銷往東南亞及印度等近洋貨源預計多數轉向中國市場采購。因此,在短線來看,國內廠家出口預計增加,國內現貨供應將受影響,對處于恢復階段的丁酮市場起到助推作用。
中線-日企大面積停車需求減量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嘯沖擊的直接損失。雖然這次地震的重災區東北部地區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業區,但該地區也集中了汽車、核電、石化、半導體等眾多重要產業工廠,該地區經濟規模占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左右。目前來看,汽車業遭受損失最為嚴重,據日本共同社13日報道,日野、三菱、豐田、本田、尼桑、大發等8家日本汽車制造商14日起將暫時關閉在日工廠,原因是零部件供應震后受阻。
其中,日本三大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一共有22家工廠已經關閉。記者從上述三家企業的中國公司處獲悉,至于何時恢復生產,要視災情而定。日汽車工業大范圍停產,尤其將影響丁酮下游汽車涂料以及聚氨酯內飾的用量,導致丁酮市場需求大幅縮減。
另外,地震將導致供應鏈危機。雖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廠商并未受到災難性損害,但由于地震導致交通中斷,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成品也無法運至機場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因此供應鏈危機將在數月內給日本廠商乃至全球廠商帶來損失。
長線-重建需求旺盛
鑒于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臨時性出口中斷必然會對其他國家企業造成影響。丁酮高端的電子終端以及以及特殊材料將受影響:例如,日本芯片業占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像蘋果iPad這樣的暢銷電子產品也極度依賴日本廠商的NAND閃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夢想”客機的機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廠商提供。
日本此次震后重建預計規模龐大,僅從基礎設施及房屋建設方面就是不可估算的數字。尤其房屋及道路建設方面,由于日本地處地震高發區,房屋道路建設抗震級別要求較高,這一特性決定日本重建項目將大量采用利用丁酮及聚氨酯生產的特殊建材,其量之大將帶動整個丁酮行業發展。
同樣美國科莫多研究咨詢公司負責人杰弗里•蘭茨貝格指出,“從全球視角來看,日本大地震的影響也僅是短期的。”穆迪公司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多•庫迪諾甚至認為,日本災后重建可能將對全球貿易構成一定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