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時代的考驗
受高成本推動從而價格漲起來的化工行業,在產能過剩的形勢下,高價格能否順利向下傳導受到業內人士的質疑。
首先,從宏觀政策上看,政府已經下決心要穩定物價。溫家寶與網友交流時表示,要采取四項措施穩定物價,一是控制貨幣流動性,也就是管好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第二就是要努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第三,要搞好流通。第四,要管好市場。在控制貨幣流動性方面,國家已經開始動作。自2011年 2月9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1月14日和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0.5個百分點。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調查顯示,一二月份反映“資金短缺”、“資金回籠困難”的企業比重增加。
一德期貨工業品分析師楊志昌接受CCIN記者采訪說:“1月份6.6%的PPI漲幅大于4.9%的CPI漲幅,說明PPI與CPI出現了逆勢而行,暴露出了價格傳導的不順暢。對此體會最深的莫過于產業鏈中下游的生產企業。因為,越到下游,一路攀升的成本越難以轉嫁下去,只有擠壓利潤空間,自己把增加的成本消化掉。”
其次,產能過剩嚴重決定了價格上漲無法持續。祝昉說:“通常原材料漲價的成本應該通過產業鏈向下傳導,這支持了化工產品價格上漲,但最終決定價格漲跌的關鍵是供求關系。一些本來應該提價的產品價格提不上去,正是因為這些產品本身產能過剩,競爭很激烈,價格上漲乏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年化工行業將面臨成本高企和產能過剩的雙重考驗。”
據了解,尿素、甲醇、輪胎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原材料漲價因素可能無法順利向下傳導。例如,今年國內甲醇產能過剩已成定局,開工率較低。但只要甲醇價格上漲到成本線以上,眾多裝置便會迅速啟動,在較短時間增加供給,致使市場價格回落。
對于當前頗受關注的輪胎產業也是如此。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2010年我國輪胎產能過剩,47%以上產品依賴出口市場消化,國內市場競爭殘酷。楊志昌說:“在天然膠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國際輪胎巨頭多次大幅上調輪胎價格,但國內輪胎如果提價超過10%就很難得到客戶認可,一般情況下只能提價5%~6%,提價議價能力較低。其他原材料上漲部分只能依靠工廠內部通過削減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來消化。”
祝昉提醒說:“本輪產品全面漲價,對化工企業來講是一個啟示,即企業管理者應做好準備應對高成本時代,學會更好地配置資源、更多地節約材料消耗、改進工藝實現產品更新換代、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因此當前價格上漲對企業是一種壓力,同時也會促使企業去尋找一些新的突破點和發展機會,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但國內對成品油的需求也是節節攀升。截至2月15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今年共生產0號柴油100多萬噸,供應市場60多萬噸,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