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根據行業發展需要,結合與企業交流的經驗,中國紡機協會起草了行業的“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在經過六屆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和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機械器材專業委員會年會討論修改后,本次正式提交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并將根據理事會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后向全行業發布。
在展望紡織機械行業的“十二五”之前,會議對紡織機械行業前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問題進行了回顧。會議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取得了近10年來的最好成績。至2010年底,我國紡織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71家,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7.08%,比“十五”期間平均年增3.40個百分點,全行業資產總額比“十五”期末翻了近一番。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產量占全球產品的1/3,已經形成產品門類完整、品種齊全、配套便捷的產業制造體系,是國際紡織機械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產品種類最多的國家。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質量效益大幅提高、自主創新和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成為“十一五”期間紡機行業發展的主要成就。與此同時,我國紡機行業也還存在原始創新能力薄弱、可靠性水平亟待提高、產業集中度低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會議分析了“十二五”期間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在國家堅持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將得到更多的市場機遇。紡織機械行業在全面提升紡織工業整體水平,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以及為紡織工業拓展新的應用領域等方面都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將促使機械行業創新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高端紡織技術裝備產品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成為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將為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
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產業集中度分散、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開發和創新機制不適應等也將成為中國紡織機械行業必須面對或突破的難題。
會議提出了行業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中國紡織機械行業將本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行業自律為保障的原則,力爭到“十二五”末期,達到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7%、國產紡織機械產品市場份額達到80%的目標。在產品結構上,使主要紡機產品30%以上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主要專用基礎件達到或接近國際同期先進技術水平,產品出口占全部銷售額的20%。在經濟運行上,使行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達到6%以上,銷售利潤率平均不低于5%。
會議期間,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還就2010年的工作情況和下一年的工作設想向理事會作了匯報;批準了上海凱利紡織五金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為協會會員,增選了常熟金龍機械有限公司、青島合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會員企業為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