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迅猛發展,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介紹,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下,我國已經形成50 多個模具集聚基地,在完善產業鏈、吸引外資及加強社會投資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模具行業地域分布特色日漸成形,從地區分布來看,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最快,重慶正在聯手成渝打造中國模具工業第三極。
廣東:模具行業龍頭地位聯盟標準優化產業發展
廣東是當今中國最主要的模具市場,也是中國最大的模具出口與進口省。全國模具產值的40%多來自廣東,且模具加工設備數控化率及設備的性能、模具加工工藝、生產專業化水平和標準程度領先國內其它省市。
目前全國排序前10名的企業中,廣東占有5家,世界最大的模架供應商和亞洲最大的模具制造廠都在廣東。
隨著廣東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石化、汽車、電子、高新技術等多個產業的發展都對廣東的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幾年廣東的模具制造將日趨精密、復雜。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提倡,模具行業應當強化標準意識,充分認識參與標準制定的意義,從而立于企業發展的不敗之地。
近期,東莞制定并發布“長安五金模具”、“橫瀝塑膠模具”等多項行業標準,為當地模具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據羅百輝介紹,東莞市模具行業技術聯盟順利完成了涵蓋直桿式滑動導柱、直桿式油槽型滑動導柱、單肩式滑動導柱、單肩式油槽型滑動導柱、可拆卸式滑動導柱、可拆卸式油槽型滑動導柱、可拆卸式雙螺紋型滑動導柱、直桿式滑動導套、直桿式油槽型滑動導套、單肩式滑動導套的10項零部件聯盟標準,這批標準將促進東莞市當前的模具標準零件生產和發展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標準的作用和地位日趨突出。標準競爭成為繼產品競爭、品牌競爭后又一種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縱觀世界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的是標準化的典范。通用、沃爾瑪、宜家、肯德基、麥當勞、松下、豐田等等,舉不勝數。麥當勞的作業手冊有560頁,其中對如何烤一個牛肉餅就寫了20多頁。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參與標準制定一是可以率先調整產品質量,以搶點市場先機;二是提高企業在同行業和市場的知名度,打造企業品牌;三是引導同行業的發展方向,甚至引起行業的重新定位;四是提高本企業產品的市場認同度;五是有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羅百輝表示,正是有了這樣的好處,東莞模具行業完成10項聯盟標準,對于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頭的相關企業而言,意義不可小視。
東莞市模具聯盟標準對比國家與國際同類標準,結合了日本標準精密高和國家標準材料符合國內生產需求的兩方面特點,有效整合了國標、國家標準和聯盟企業內部標準,解決了模具標準零件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符合當前的模具標準零件生產現狀和發展需要。本批標準也填補了東莞市在模具標準零件對材料、精密要求領域的空白,對推動整個模具標準零件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東莞共有1000多家模具企業,2010年產值達200億元。但因為國家標準相對滯后,指標要求偏低。根據本產業集群特點,當地政府和企業參考日本的模具行業標準,制定出八個模具系列聯盟標準。該行業聯盟標準實施后,有效地提升了模具的整體質量水平。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選擇適當的產業集群推行聯盟標準,以提高產業技術門檻,消滅無標生產,在一度程度上優化了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而提升了區域品牌整體競爭力,形成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合運作模式。
為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的制訂,東莞市政府也有政策導向,對企業進行資金獎勵。如去年出臺的《東莞市推進制造業標準化工程實施辦法及操作規程》規定,每主導制定一項聯盟標準,獎勵5萬元。此外,每年資助2—3個技術標準試點鎮街,每個試點鎮街資助20萬元。每年資助10家技術標準試點企業,每個試點企業資助5萬元。從政府層面來看,制定行業聯盟標準并廣泛推行,可以破解無標生產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打造產業集群品牌。
目前,東莞共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5項,其中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110項,行業標準81項,地方標準 10項,制訂并發布了11項行業聯盟標準。企業參與的范圍也不斷擴大,涵蓋了全市電子信息、食品、五金、建材、紡織服裝、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
“東莞制造”邁向國際化,要在標準上揚眉吐氣。在政府出臺的各種優惠政策支持下,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要與制定標準結合在一起。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協會、聯盟組織增強標準化的主體意識,注重標準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將國際交流、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制定結合起來。
上海:汽車模具產業為主國際會展景氣繁榮
上海現有模具企業1500余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年產值近1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2010年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左右,進口額將在現在2.9億元的基礎上壓縮30%,為行業增加7億元左右產值,出口額將達到1.3億美元,為行業增加6億元產值。
上海模具產業將面向6大產業和重點行業,特別是信息(IT)產業和汽車行業,大力發展IT行業的精密鎂合金壓鑄模、精密注塑模;汽車業的覆蓋件模具、大型零件壓鑄模、精密沖壓件多工位級進模。2010年,IT行業的模具將實現85%國產化,汽車模具將實現90%國產化。
據初步統計,上海生產汽車中沖壓、塑料、壓鑄等模具企業近70家,年產值約20億元,民營企業如華莊、千緣、屹豐、黃燕,合資企業如荻原、偉世通、小糸,臺資企業如聯恒、宏旭、臺麗通等大多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其中有近7家企業達億元的年產值,有個別企業年增長率達100%,成為上海汽車模具工業中的主力軍。
由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和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國際模具、制造應用設備及相關工業展覽會(DMC2011)將于2011年6月2日-5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以“十二五發展與高端智能技術發展”為行業主題、以“精密機床與模具制造”為重點展示的本屆展會目前已吸引了海內外800余家模具企業和精密加工相關企業參展,展覽會展品布置首次為W2館為模具展區,W1館、W3館為精密加工設備及其他產品展區。主辦單位將擬邀請約10萬國內外專業觀眾到場參觀。
DMC2011招展工作一經啟動,即獲得了眾多國內外展商的積極參與。德馬吉DMG,瑞士GF阿奇夏米爾集團,牧野機床有限公司,沙迪克機電有限公司,三菱電機自動化有限公司,日電產京利,天田國際工貿有限公司,美國哈斯自動化公司,特博精機有限公司,BRETONSPA,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友佳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協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京美電腦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頂盛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中喬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喬崴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測量技術有限公司,尼康儀器有限公司,愛路華機電技術有限公司,特固克刀具貿易有限公司,德國葛利茲鋼廠,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青島海爾模具有限公司,瑞鵠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四川省宜賓普什模具有限公司,米思米精密機械貿易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積極參展。
其中,DMG帶來的HSC75linear標配轉速達18,000rpm的電主軸,可實現最大的精度和最高的表面光潔度。阿奇夏米爾集團新推出CA20U精密數控浸水式慢走絲線切割機,表面粗糙度達到Ra0.25μm以下,能夠實現無人監管。三菱將展示三個新系列展品:NA系列線切割放電加工機,EA-A系列電火花成型加工機和VZ系列二氧化碳三維激光加工機(新一代最高等級三維激光加工機)。EROWA的Dynamic機器人是其可提供的自動化中高端方案之一,適用于高度自治加工及柔性化生產。FARO也將帶來FAROGAGE便攜式測量機和FAROLASERTRACKER激光跟蹤儀,OGP集團也將展示最新的NewSmartScopeZIP250和BrandnewSmartScopeFlashCNC300產品。
可以預見,新一屆的DMC2011將是一次國內外精密加工成形行業的盛會,也將為上海模具產業集聚發展帶來繁榮景象。
浙江:新興模具基地崛起國際市場與狼共舞
浙江省模具工業主要集中在寧波市和臺州市。寧波市的寧海、余姚、慈溪及鄞州主要生產塑料模具,北侖以壓鑄模為主,象山和舟山以鑄造和沖壓模具為主。臺州市主要模具生產企業集中在黃巖和路橋,塑料模具占大多數。
浙江模具工業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一是模具生產企業幾乎都是私營企業;二是模具企業相對集中,已形成模具市場;三是模具在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的同時,高水平的模具快速發展,并已占有較大比例;四是通過多次創業,已涌現出了一批高素質的骨干重點企業;五是已自然形成專業化分工,主要企業特色明顯;六是模具工業發展對當地和周邊地區工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
在2000年以前,模具界曾流傳這么一句話:全國模具看廣東,浙江模具看寧波。而2000年之后,這種原有的格局卻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國內模具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比如中部的湖南、西南的重慶等地都相繼建立模具城、模具產業園,原先這些地方的摩托車、家電等模具產品都會拿到浙江、廣東做,但一夜之間,他們卻變成了模具的生產重地。新興模具制造基地的崛起,使得國內模具制造的競爭頓時激烈起來,技術含量低的低檔模具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作為傳統的模具制造基地,浙江模具面臨著艱難的選擇。當時,寧海的模具制造還處于中低檔。寧海模具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回憶那個時候,寧海縣模具協會會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鮑明飛舉了這么一個例子:當時參加一家洗衣機生產企業的模具報價,寧海的模具廠家報了45萬元,而另一家中部地區廠家卻直接報出了18萬元的價格。對寧海模具來講,這樣的報價連成本都不夠。再這樣繼續做下去,不要提什么產業升級,就是生存也要成為問題。
國內市場日益擁擠,利潤微薄,要想取得模具產業的發展,不能光把眼睛盯在國內這個日益飽和的陣地,而應該進入國際市場。鮑明飛說,當時之所以會有這么一個判斷,出發點還是利潤。鮑明飛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國內的模具利潤基本在5%—10%,而國外市場的利潤則在20%—30%。這是明處的賬,更重要的是如果寧海模具能夠參與到整個國際市場中去,這對于寧海模具實現產業升級有著很大的意義。國外的模具生產技術高、難度大,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10多億美元的模具。憑借寧海模具的實力,行嗎?鮑明飛說,雖然參與國際競爭難度很大,但寧海模具也有自身的優勢,特別是在價格上,是國外企業所不能比的。而且,當時國內新型模具產業都集聚在中低端模具的生產上,形勢逼人,如果寧海不在這個時候實現產業升級,以后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江蘇:外資民營為主力精密零件創一流
江蘇蘇州目前有各類模具廠1000多家,模具加工點1000多個,模具年銷售額約50億~60億元,模具業成為該市新興工業之一。
走訪武進高新技術園區,長三角模具城不能錯過。一期投資3億元建設的專業模具產業合作區,目前入駐企業有270多家,除了70%的本地企業外,還吸引了來自廣東、浙江、山東等省的企業。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模具行業核心競爭力的80%集中在前端的研發設計、人才培訓、軟件開發應用等方面,制造環節只占20%。武進的模具制造業雖有90多年歷史,但創新能力是塊短板。長三角模具城在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后,提出了自籌資金創辦公共科技服務平臺。截至目前,模具城已為建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累計投入各項資金近2000萬元,并先后被認定為省級專業技術孵化器和省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的支持下,入園企業獲得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常州博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入駐長三角模具城時,還只是一個僅有七八個人的小作坊,兩年下來不僅產值增長了10倍,公司管理、技術水平也跨入了先進行列。
“武進制造要向武進創造轉變,模具產業必須一馬當先。”武進長三角模具城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平認為,模具創新是制造業創新的前提。也是基于這個認識,武進中小企業模具基地從一開始就“不走尋常路”。孫國平說,企業壯大了,園區才能發展,“園區要成為企業發展的向導。”
“我們的目標是向模具裝備材料國際化產業基地邁進。”孫國平表示,通過5至10年的建設,將把長三角模具城擴展為一個建筑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超過1000家的國內最大、世界一流的模具工業園。
現代模具制造水平的高低,周期的長短取決于多方面技術的支持,主要包括模具的工藝設計,直接影響模具設計和制造水準的軟件,模具制造的設備,各配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直至模具設計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等諸多方面。但就模具制造中對彈性元件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即更加追求高效率,高精度,以及良好的經濟性和產品的靈活性,可組合性。線圈彈簧、聚氨脂彈簧均不能滿足上述要求。DADCO公司以46年的氮氣彈簧制造技術,創制出世界一流的氮氣彈簧,比普通氮氣彈簧高出40%-50%的壽命和精度。它的性價比是無與倫比的。
氮氣彈簧是一種具有彈性功能的部件。它將高壓氮氣密封在確定的容器內,外力通過柱塞桿將氮氣壓縮,當外力去除時靠高壓氮氣膨脹來獲得一定的彈壓力,在日本、美國、韓國、德國等先進模具制造國中已經普遍應用,它可以提高模具壽命,簡化模具設計。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荷蘭、美國及我國臺灣、香港地區的獨資、合資企業很多,民營模具企業也不少;蘇州蘭佩鑄造、遠輕模具等企業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及輪轂等部件壓鑄模和鑄模,昆山中大模架、昆山精密模具標準件、昆山華星模具導向件等企業專業生產各種大型模架、模具導向件、模具彈簧等標準件。
這些年來,工業產品對模具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氮氣彈簧不僅可以在模具行業中廣泛的應用,也可以用到其他工業領域,如注塑、汽車、電子、儀表等行業。在中國,DADCO氮氣彈簧以一種高新科技產品的姿態出現,是否能洞察先機將成為廣大模具制造商在市場浪潮中制勝的法寶。氮氣缸的結構設計、密封技術是氮氣彈簧質量評定的關鍵技術。目前,氮氣彈簧制造技術以美國DADCO最為領先,占全球銷售量的60%,比一般氮氣彈簧高出50%的壽命,可達到每年100萬次的彈壓。全世界模具制造都朝著精密、復雜、高效、長壽命的方向迅速發展,昆山模具制造商正在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做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世界一流模具。
安徽: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
目前安徽省擁有一批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模具產品,如洗衣機和空調器大型腔注塑模、電冰箱吸塑發泡模、電機定轉子疊片高速級進沖模等,有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0%以上;汽車結構件和內飾件模具已穩定用于上海大眾新車型開發;橡膠輪胎模具被國內各大輪胎企業認可;模具標準件、模具材料基地也已形成。
一批有活力的民營模具企業正在崛起,模具制造的聚集區域正在形成。滁州市已成為冰箱吸塑發泡模具的重要制造基地;寧國市是橡膠模具的聚集區;宣州市和蕪湖市以薄板沖壓模具為主,是汽車零部件的重要制造和供應基地;蚌埠市的厚板沖壓級進模獨具特色;合肥市在注塑模、汽車模具和快速制模上有一定優勢。
重慶:聯手打造中國模具工業第三極
從重慶市模具產業推進辦公室獲悉,近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機床暨工模具展覽會,合同成交金額達到5000萬元左右,意向性合同金額更是達到了8000萬元左右,成交量創造了該展覽會舉行1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前,重慶酉陽板溪輕工業園區百億實業有限公司吹膜車間,工人印刷環保塑料袋。該公司掌握了生物降解淀粉、塑料母料及制品生產獨特工藝,現已建成全自動母料生產線3條、成品生產線6條,每年可產環保降解塑料成品15萬噸,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28億元。
目前成都眾多模具產品已經出口銷售到世界各地,包括英國、美國、日本等。目前,以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組建汽車模具產業聯盟,以赫比、寶利根、宏明雙新、敏捷等企業為主積極構建精密電子模具產業動態聯盟等,已經初見成效。
“應該說重慶的汽車電子、生物塑料、重化工業等發展較快,成都模具產業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兩地優勢互補性很強。”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川渝兩地模具工業分別以電子信息領域精密模具、汽車模具以及重化工業領域大中型復雜模具為主,呈現產業結構互補現狀。
下一步,重慶市模具協會將以目前在成都已經初具規模的模具產業企業聯盟為范例,在成渝兩地逐步實施模具聯合體戰略,聯手成渝打造中國模具工業第三極,共同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