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行業各標準化技術組織和相關單位廣泛開展新制定修訂標準的宣傳工作。同時,各標準化技術機構組織了大量的標準培訓宣傳貫徹會,幫助企業和相關檢測機構準確理解和使用標準,對標準的有效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企業貫徹實施標準,我們將企業學標準、用標準的熱情轉化為制定標準的積極性,推動企業直接參與標準的制定,使企業從使用標準的客體轉化為制定標準的主體。
今后標準工作將更貼近需求
未來5~10年,將是我國紡織工業向強國目標全面沖刺的關鍵時期,紡織標準化必將為推動我國紡織強國的建設作出貢獻。“十二五”乃至未來一段時期,紡織標準化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標準服務于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圍繞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目標,紡織標準要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中心任務,著力提高標準的整體水平和市場適應性,進一步優化標準體系結構,健全標準化技術組織,充分發揮標準對推動和促進產業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支撐作用。
二是更加突出標準對民生的關注作用。紡織標準化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后,標準的制定要加快從生產型向貿易型標準轉變,更多從消費者角度來考量標準的制定,要突出紡織品生態安全。
三是更加突出標準的國際化發展趨勢,一手抓國際標準的采標工作,特別是基礎通用和方法標準的接軌,推動檢測方法和檢測數據的互認;一手抓主導,制定國際標準,提升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更加突出標準體系的優化。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標準化工作要在滿足產業對新制定標準的需求前提下,在協調標準間的關系和優化標準體系結構方面下功夫,著力解決行業間和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標準協調配套問題。同時,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建設重點也要適應產業發展對標準化工作的需求。
五是更加突出標準制定過程的公開透明。標準化過程是一個制定、實施和信息反饋的閉環信息回路,其開放性體現在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和過程的公開性。今后,標準化管理不僅要加強對標準立項和審批的監管,還要加強標準制定過程控制,健全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相關標委會要建立協調工作機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關聯標準的配套協調;要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使標準化技術組織成為人才、技術和智慧的開放的集合體,同時推動技術組織的績效考核評估、獎懲和退出機制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