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鋼絲簾線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2.1 行業競爭結構
行業競爭結構是指行業內企業數量和規模的分布,從市場份額的占有狀態劃分,一般把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劃分為5種典型狀態:完全壟斷、絕對壟斷、雙頭壟斷、相對壟斷和分散競爭。表2示出了典型的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當第1名企業市場份額M1>74%時為完全壟斷;當M1>42%,且 M1/M2>1.7,M2/M3<1.7時,為絕對壟斷;當M1+M2≥74%,且M1/M2<1.7時為雙頭壟斷;當 M1+M2+M3>74%,且M1/M2<1.7,M2/M3<1.7時為相對壟斷;當M1<26%,各企業份額比率均在1.7 以內,屬于分散競爭市場狀態。
前4家企業的鋼絲簾線產量之和為53.5萬t,占總產量的67.3%,市場份額分別為28.2%,24.4%,7.8%和7%。較難做出明顯的界定,屬于雙頭壟斷和相對壟斷的市場競爭格局,根據第1名和第2名的擴展狀況,未來可能形成雙頭壟斷的市場競爭局面。
2.2 五因素競爭結構分析
20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一種結構化的競爭力分析方法,認為一個行業中的競爭存在5種基本競爭力量,即潛在的進入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和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抗衡。竇光聚根據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對我國鋼絲簾線行業現狀進行分析。
從戰略形成的角度看,5種競爭力量共同決定行業的競爭強度和獲利能力。這5種力量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并且在不同時期各種力量的作用不同。由于鋼絲簾線產品科技含量高、投資大,五因素模型主要有3個因素起關鍵作用:(1)受跨國公司進入的威脅,跨國公司有資金和技術優勢;(2)原材料受供貨商控制,國內高檔鋼絲簾線生產用盤條仍需要進口;(3)銷售受輪胎企業制約,隨著整車銷售價格的下降,輪胎及其配套原輔材料價格也不斷下降,輪胎企業的討價還價能力加強。
2.3 改善鋼絲簾線行業競爭結構的建議
根據鋼絲簾線行業特點和發展狀況,必須優化競爭結構,提高鋼絲簾線行業的贏利水平,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增加鋼絲簾線行業的集中度。根據輪胎和汽車等產業布局,結合我國鋼鐵產業政策,建議以山東、江蘇為區域市場格局,通過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形成3-5個鋼絲簾線集團,使強勢企業更具活力和規模效益。
(2)提高鋼絲簾線行業技術門檻。通過制定鋼絲簾線生產技術標準(原輔材料要求)、污染排放標準、能源利用標準、水資源利用標準等,將年產能低于3萬t規模的企業淘汰出局,提高鋼絲簾線行業的進入門檻。
(3)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bargaining between the steel cord industry wi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通過加強與鋼鐵廠的溝通與合作,對原輔材料企業提出合理的技術要求和價格要求,同時制定滿足用戶要求的行業質量標準;與輪胎企業密切合作,開發新結構鋼絲簾線產品,滿足輪胎輕量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