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石化產品帶來沖擊
2011-3-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PVC PE ABS PP PS
臺灣已成為繼韓國之后大陸第二大石化產品進口來源地,占大陸進口總量的比重多在20%左右,個別產品甚至接近60%。而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進展,大量石化產品的關稅將分步降到零。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后續階段中更多產品不斷列入清單中,大陸石化企業將面臨壓力,相關企業需加快提升自身下游競爭力,未雨綢繆,迎接挑戰。
ECFA的降稅安排方面,第一階段降稅產品的協議稅率在ECFA生效后不超過2年的時間內最多分3次降為零,第1次開始降稅的時間為2011年1月1日,第2次、第3次分別為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大部分臺灣石化產品到2012年時的進口關稅將降為零。
目前來看,大陸石化產品供應商受到的影響還在起始階段。五大通用樹脂及三大合纖原料中,僅有聚丙烯(PP)及聚苯乙烯(PS)納入清單。對于這兩種產品,臺灣地區在大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
臺灣對大陸出口量較高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工程塑料(ABS)等此次并沒有納入清單。其中,PVC和PE是此前臺灣業者較為期待能列入第一階段清單的產品。一旦對PVC和PE提早放開,對大陸的產品將產生可觀的沖擊。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