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棉價拉動溶解漿贏利走高。有關證券機構分析認為,溶解漿高贏利狀況將至少持續兩年。
溶解漿是經過濾后較純凈的木漿,其主要成分纖維素含量達到95%左右,下游需求集中在粘膠纖維生產領域。當棉花價格維持在25000元/噸以上時,鑒于粘膠纖維與棉花的替代效用,粘膠纖維需求量擴大,產能將有所擴張,進而帶動溶解漿價格走高。而生產溶解漿的木片價格相對平穩,目前溶解漿贏利水平在3000元/噸以上,相比造紙凈利潤300~600元/噸,溶解漿利潤更為豐厚。
供需分析顯示,未來兩年溶解漿贏利可持續,且進口替代空間廣闊。按照目前已經宣布的產能擴張計劃和下游擴張速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2年前溶解漿仍將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國內粘膠纖維2010年底擁有210萬噸產能,2011年有近100萬噸產能擴張,由此估算2011年國內粘膠行業對漿粕的需求量將達到275萬噸。而棉漿粕供應量在82萬噸左右,木漿粕盡管2011年投產產能將達50萬噸,但產量貢獻較少,主要仍依靠進口,因此粘膠原料供需缺口接近60萬噸。受棉價未來預期仍保持高位的影響,國內企業從去年年底紛紛加大對國內溶解漿產品的采購和進口,國際溶解漿價格從2010年的1600美元/噸,大幅上漲到2400美元/噸,漲幅達50%。
伴隨著去年9月以來棉花價格直線上升以及石油價格的不斷高企,各類化纖產品價格節節攀升。雙重壓力下,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下游生產廠商對粘膠纖維的需求增加,從而催熱了溶解漿市場。不少擁有溶解漿生產能力的造紙企業因此被看好,另一些企業也在謀求新增溶解漿產能。福建南紙年報顯示,公司現有溶解漿5萬噸,預計未來將新建15萬噸溶解漿,總產能將達到20萬噸;青山紙業計劃2012年上半年投產10萬噸溶解漿;ST石峴現有溶解漿產能3萬~5萬噸;岳陽紙業預計2011年9月將技改公司木漿生產線,建成產能為30萬噸的溶解漿生產線;太陽紙業則先期在廣西地區考察,有意投資溶解漿及粘膠纖維生產,預計2011年四季度投產。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棉花價格下滑是溶解漿市場主要的風險因素,由于棉花價格持續高溫才帶動了溶解漿需求增長。另一方面,木片價格上漲不構成主要風險,因為木材(包括木片)的下游主要用途是建材和家具,占據木材需求的87%,而造紙用木材僅為13%,家具和建材等行業贏利并不理想,不能夠支撐木材(木片)價格持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