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人們視為“垃圾”的舊塑料瓶、廢輪胎等將有新去處。昨天,總投資達4.87億元的市再生資源甪直產業園舉行奠基儀式。而首批投產的生產線將實現蘇州每年近十萬噸的舊塑料瓶、廢輪胎的重新“利用”。
一年十萬噸廢輪胎 塑料瓶往何處去?
蘇州一年產生的舊塑料瓶、廢輪胎將達10萬噸!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私家車數量的增長,這個數字還將大幅增加!昨天市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市再生資源甪直產業園集散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卞明明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一年10萬噸的舊塑料瓶、廢輪胎,這在長江流域還是一個動態的數據,廢輪胎可以加工制作成橡膠粉,而這在橡膠制品、公共設施以及地磚跑道等諸多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我國進口量大,素有‘黑黃金’之稱。將這些垃圾深度加工后,將是一筆可觀的資源。”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從事廢品回收行業的有1萬余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以家庭式回收和作坊式處理為主。據統計,我市每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足15%,存在資源嚴重浪費現象。
蘇州位列全國再生資源試點城市
2009年,我市被列為商務部全國第二批29個再生資源試點城市之一。同時,為加強再生資源行業管理,市供銷合作總社牽頭組織改造重組了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并于2010年正式揭牌運行。
2009年5月,市政府和省供銷合作總社簽訂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 為主題的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國有控股蘇州市再生資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水陸交通條件便利的吳中區甪直鎮規劃228畝項目用地,項目總投資預計4.87 億元,建成后將承擔起城區再生資源回收的集中堆放、整理、加工和交易任務。目前蘇州城區再生資源網點建設也已開始啟動,并在滄浪區試點,計劃通過新建、改造、整合三種模式,在城區每個社區至少建立1個回收站點,2011年3月前在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區各建成回收站點15個左右,總計50個左右;2011 年底建成回收站點70個,2012年建成回收站點50個左右,基本達到城區168個社區全覆蓋的目標。吳中區各鎮、街道回收站點建設已全面完成,共建成 172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區級集散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二期工程即將開工。
“花園式”產業園有望實現“零污染”
與傳統意義上的廢品回收不同,建成后的再生資源甪直產業園建筑面積達十余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20%,將建成一座花園式再生資源產業園。卞明明介紹,再生資源利用的重點在于深度加工、變廢為寶,徹底解決二次污染,而不僅僅在于買賣、交易類經營,同時再生資源經營品種眾多,產業園將做精做深做強做大兩到三個品種,一次性占領該品種經營的制高點,從而逐步實現我市所有的可再生資源全部就地處理、就地消化,變廢為寶,最終形成一個較大的產業集群。
記者獲悉,昨天奠基的甪直產業園將率先引進兩條國際先進的深加工流水線——廢塑料再生加工和廢舊輪胎再生精細膠粉生產線。其中,廢塑料再生加工生產線不僅實現從完全廢棄的塑料瓶加工成為干凈的塑料瓶片的過程,全程智能操作,產品能夠達到食品級使用要求,并且整個處理過程完全不涉及化學變化,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另一條廢舊輪胎再生精細膠粉生產線則能夠使廢舊輪胎最終分解為橡膠粉、鋼絲,有著產量高、設計簡練、操作簡便的優點,同樣這一處理過程對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這兩條流水線的進駐有利于形成“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 的循環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