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設計、建造的世界上單臺產能最大的乙烯裂解爐于今年初一次投料成功并實現滿負荷運行。該裂解爐產能達到19.2萬噸/年乙烯,刷新了裂解爐單臺產能的世界紀錄。
作為石化產業中的龍頭,乙烯生產能力往往被視作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乙烯工業將進入轉型關鍵時期,增強行業競爭力、提高產業集約化程度成為發展的關鍵問題。隨著生產裝置向著大型化、規模化發展,乙烯生產裝置的核心——裂解爐的產能往往是制約乙烯裝置規模化的先決條件之一。作為國內領先的乙烯裂解爐工程服務商,惠生2009年即成功交付了國內單臺產能最大的15萬噸/年乙烯裂解爐,此次在揚子-巴斯夫新建乙烯裂解爐項目中,惠生完成的裂解爐規模則進一步提升到19.2萬噸/年。惠生在一系列大型裂解爐項目上的成功,為我國裂解爐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先進經驗。作為EPC總承包商,從設計、采購到施工管理,每一個環節均執行了嚴格的國內外標準,尤其在文檔管理、現場施工管理方面甚至超越國際水平,向客戶圓滿交付的同時,向行業證明了我國工程公司在承接國際化項目上的能力。
設計、采購——打響項目攻關第一戰19.2萬噸/年乙烯裂解爐規模空前,在基礎設計深度不足,沒有類似案例參考的情況下,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資深的團隊是設計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并且,由于裂解爐中重要設備的生產周期較長,采購及設計工作能否合理高度交叉進行,直接影響著項目能否如期推進,是項目攻關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戰。惠生工程為揚子-巴斯夫乙烯裂解爐新建項目配備了具有數十年資深乙烯裂解爐工程設計經驗的高級工程顧問和高級工程專家,并配備了多達50人的設計團隊。在認真消化原工藝的基礎上,結合以往裂解爐設計中的豐富經驗,突破了一系列設計難題,優化并解決了基礎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例如,該裂解爐體積龐大,長、寬、高三維空間尺寸分別達29.3x11.4x53米。由雙輻射段與共用對流段組成的裂解爐鋼結構,與以往的裂解爐爐型不同,其最大特點在于取消了裂解爐過渡段內通常設置的“穿膛”柱,改用29.3m跨度、矢高3.3m的大型桁架替代貫通柱,這意味著原來由貫通柱所承載的重量全部落在大跨度桁架上。通過對桁架式裂解爐的結構建模及對受力狀況的詳細分析,惠生成功地完成了榀桁架設計,使其安全承擔起空間體量達6200立方米的豎向荷重,實現了與設置貫通柱的裂解爐爐型完全不同的荷載傳遞路徑,此實為該裂解爐設計的點睛之作。另一方面,為確保裂解爐大跨度桁架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絕對安全,惠生在桁架上部結構未建立整體剛度之前,設計采取有效的吊裝加固措施即“假貫通柱”,待桁架上部結構包括對流段模塊全部施工完畢,建立起結構整體剛度后再拆除。采用臨時結構加固措施成功地解決裂解爐大型桁架施工階段的驗算問題,也是裂解爐鋼結構桁架設計的另一亮點。此外,在管道設計方面,我們采用目前流行的PDS軟件進行詳細設計。設計過程經過嚴格的審查,現場施工過程中管道施工流暢,修改變更量極少。基礎設計中對流段模塊共劃分為四段,根據我們在裂解爐設計及施工安裝方面的經驗,如此龐大的模塊在制造運輸以及安裝過程都存在極大的難度和不安全性。在不影響操作性能的基礎上我們將其重新設計劃分為六段模塊,從后來的制造、運輸、施工安裝過程、生產運行來看,我們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惠生對設備的采購工作非常重視,并制定了周密的ITP(檢查、檢驗、計劃)計劃,由專業的采購工程師、資深裂解爐專家組建采購團隊,與設備供應商從設計、選材、制造質量控制和維護服務等方面保持持續溝通;為了保證設備的質量,惠生不僅派專業顧問駐廠監造,還專門外部聘請兩家專業的設備監造公司聯合執行監造工作。
此外,惠生始終堅持對工程質量的卓越追求,例如在管材的選擇上,為了追求高品質,惠生主動放棄部分利潤,選用成本比國內多近40%的進口合金管材。施工管理——贏取項目中堅階段勝利該項目作為揚子-巴斯夫二期一體化改造中的重要工程,19.2萬噸/年裂解爐設備選址緊鄰原有設備,為了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原有設備需要保持正常運轉,生產、建設同步進行加大了施工難度。為此惠生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細致的施工可行性分析,編制了科學的施工方案,實現了一系列突破。以打樁為例,由于裂解爐體積巨大,且位于長江入海口,土質較軟承載力低,對樁基的要求非常高。經過對施工現場地質情況的仔細分析,惠生制定了嚴謹的方案,其中最長的樁體達50多米,為業內所罕見。裂解爐對流段模塊的吊裝是工程中的重要節點。該裂解爐對流模塊特別大,最大重量達到162噸,最大體積為21*3.8*2.56米,而重型吊車地面有效作業面積僅約400平方米,施工難度非常高。惠生聯合各參建單位,共同對吊裝的場地處理、吊車站位、吊裝機具選擇配置、吊裝計劃優化等工作進行了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采取質量、安全保證措施,確保了對流模塊的吊裝成功。惠生在施工環節建立完善了HSE和質量管理制度,增設了HSE監督員和質量監督員,確保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和進度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在人員管理上,惠生加強前期培訓,現場管理從規范操作流程、定制化制度入手,實行三級巡檢制度。所有施工人員需要刷卡才能進入現場,每周進行三次常規安全巡檢,并對密閉空間及高處作業等特殊區域進行重點檢查,累計實現了90萬安全人工時,事故及可記錄事件為0。在施工過程中,惠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最終實現硫化物、一氧化碳零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110mg/m3及煙塵排放量最大2.16mg/m3,遠遠低于國家規范要求。
文檔、計劃——保證項目全程順利一個大的工程項目工期長、文件資料多,文檔管理直接體現承包商管理水平的高低,關乎項目管理效率。“規范管理,制度先行”。為了更好的進行項目文檔的管理,惠生建立了內部文檔管理制度。科學分類是文件管理的基礎。根據文檔的特性,惠生清晰地對系統文檔進行管理,將文檔分為供應商文檔、設計圖紙、施工過程文檔和項目管理文檔等幾大類,盡管卷軼浩疊,工作人員也能快速找到目標文件。在建立基本的分類制度后,惠生進一步對文檔書寫規范、文檔編號規則和文檔目錄編寫等標準進行統一,符號的使用、圖標的含義、文檔名稱等均有內部規范,資料的檢索、查找及利用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惠生還明確了文檔借閱權限,做到文檔的管理制度需根據組織實體的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包括建立文檔借閱的相關規范、文檔借閱記錄的登記制度、文檔使用權限控制規則等。整個項目建設完成共生成約數百批供應商資料,14個專業的圖紙,共8卷130冊的交工技術文件,約2162件項目執行中產生的過程文件……這樣龐大的文檔庫,業內平均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進行文檔的整理及整合。但惠生通過以上文檔管理措施,在工程完工時即完成整理工作,并同步提交竣工資料,其水準不僅遠遠超出了國內同行,更走在許多國際公司的前列,樹立了行業新標桿。
在大型裂解爐工程項目管理上,惠生通過實踐為國內外同行探索出新的經驗,為中國石化產業升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