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杯針織面料技術開發論壇”在滬成功召開
2011-5-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針織面料 技術開發論壇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通力打造的全新技術論壇、針織行業最具規模且屬唯一的協會技術年會——“申洲杯針織面料技術開發論壇”,于2011年4月25日~26日在上海新苑賓館舉辦。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的120多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參與了會議。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秘書長瞿靜、上海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主任何晉興、申洲針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仁和分別致辭。瞿靜還就本次論壇的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并對隸屬中國紡織之光基金科技創新獎的中國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活動做了說明。
瞿靜說:“2011年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技術交流論壇活動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大會在召開前共征集到專業學術論文60篇,經過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專家組評審,推選出22篇優秀論文在大會上交流。”
瞿靜指出,遵照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科技獎評審會的要求,2010年設立的中國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今后的評比項目將吸取每年技術年會的部分優秀論文參與中國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評比,希望廣大企業技術團隊關注并積極參與。
自2011年始,中國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將以年度技術研發和交流的項目為基礎,通過專家技術委員會的評審推薦到評委會。
瞿靜強調,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紡織工業制定了以科技、品牌、人才培育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5年規劃綱要,圍繞這一核心目標,做強中國紡織工業已成為紡織人的愿望,今天召開研討會,就是再次強調科技創造的重要性,強調在宏觀經濟結構轉型期,加強基礎技術研究和實踐對產業提升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21世紀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是產業間相互交融、交叉替代、異質競爭、產品更新替代周期快速縮短、消費者以個性化生活概念向行業索要新的產品和服務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只是來自行業內的,而更有可能是來自于新技術革命背景下的新產品功能的替代。這一變化在給傳統產業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在此希望行業的龍頭企業、品牌企業、院校開發機構在行業公共平臺上凝聚成團隊,在行業內共同促進的同時,關注來自外部的新動態。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王智宣讀了關于授予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性纖維應用研發基地”、壽光市嘉信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差別化針織色紡創新研發基地”、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新型針織紗線創新研發基地”稱號的決定。
來自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檢測機構、企業的22位演講嘉賓,圍繞針織新型功能纖維的應用;舒適型內衣的開發與評價;節能減排與染整技術三大主題,就各自領域的研發成果和與會代表共同分享。其中有上海市印染技術研究所唐增榮的“針織物印花技術發展趨勢”;諾維信(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路學剛的“諾維信新產品Cellusoft Combi在除氧拋光染色三合一短流程新工藝中的應用”;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張慶的“新型陽離子可染滌綸針織面料的染整加工性能研究”;中國保健協會行業標準化委員會許東的“保健功能性紡織品的生化功能性評價方法”;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葉定河的“節能、減排和環保加工工藝系統的探討”;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周榮星的“針織運動服舒適性功能研究與評估綜述”等專題報告,既有報告會上的交流互動,又有會下專家委員會個性化的咨詢服務。
王智對專題報告作了點評,他指出,相應的新型纖維要有相應的紡紗工藝;節能減排著重討論了唐增榮的“針織物印花發展趨勢”;夏天的衣服已經有很多相應的評價方法,但是冬天的熱濕舒適性雖然有評價方法,還沒有結合到最終產品,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今年將關注這一項內容。
王智特別提醒與會代表密切關注針織發展的三個關鍵點:即細針距針織面料、一次成型編織(經編、無縫、橫機編織)短纖在經編機上的應用、開發經編內衣等產品。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